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法律   2篇
中国政治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刑罚的目的并不在于惩罚本身,更重要的意义在于预防,包括一般预防与特殊预防,所以行为构成犯罪除了要求在客观上具有构成要件符合性之外,还要求行为人在实施行为时主观上具备有责性,即行为人只对自己具有责任能力时的行为承担责任。"根据责任主义,责任能力必须存在于行为之时,行为人只对在具有责任能力的状态下实施的行为及结果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2.
劳动合同法自施行以来,争议颇多。它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劳动关系各相关利益主体的具体权利义务关系,总体上看是一部符合潮流的立法。但在现实发展阶段下,其实施效果到底如何,有没有符合当下中国劳工利益保护的基本需要,是不是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是否为我国现阶段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的法制环境,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在此问题上,观点各异。本文基于《劳动合同法》第四条劳资关系主体多元性,并以此切入点对以上宏观目标予以分解。  相似文献   
3.
郭小龙 《湖湘论坛》2002,15(4):43-44
我国农村推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体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历了20多年的长期社会实践。反思这段艰难而光辉的变革历程,运用价值尺度审视和评析这场变革实践的效果和意义,有助于加深对党的农村基本经济政策的理解,有助于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一农村联产承包制,从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实际出发,从广大农民的利益和需要出发,体现了主体需要与客观必然的统一价值,是指客体对主体生存和发展的意义,是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某种满足。人们总是从自己的需要出发,在准确把握客观条件的基础上,寻求和选择那些有利于自身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