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法律   3篇
政治理论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发展极为迅速,而由于海上运输有着成本低廉等诸多优势,中国各个港口的货物吞吐量也与日剧增。相应的,因港口货物而引起的各类法律纠纷也呈直线上升的趋势,其中,关于由承运人依提单向提单持有人签发的进出口货物提货单是否可以作为物权凭证或所有权凭证的法律问题尤其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2.
毛雪刚  郭翊 《中国律师》2007,(12):56-57
就当我们从生活细节同宏大历史的融合中忽然转身时,蓦然发现。法律在进入现代化的过程中表现出的"进步"实际也印证了一个法律正义自"道"向"术"流亡的过程。法律的实质正义在哲学上的原点并不固定地向周边呈等距离的扩展或者传递,而是片面的向一个或者数个方向发展。它们并不构成一个人类社会的循环,只不过是一条条无限延伸的或恶劣或正当的射线而已。而负  相似文献   
3.
"软条款"信用证问题探讨——从某件信用证纠纷案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际贸易中,中国外贸公司经常遭遇外国公司开立的包含"软条款"的信用证.目前,学界和实务界虽没有形成关于"软条款"信用证的一致认识,但大量的司法实践证明,信用证中是存在"软条款"的;从法律属性看,信用证中的"软条款"使得信用证受益方的平等地位受到破坏;面对"软条款"信用证,受益人有拒绝的权利.  相似文献   
4.
既判力是指法院做出的生效判决关于诉讼标的的判断所具有的通用力或者确定力。本文通过分析一份法官依据既判力理论做出的裁定,阐述了既判力理论有其适用的主体范围和客体范围,法官不可因为过度维护司法的权威性,而忽视了对于第三人诉权的尊重,从而也过分牺牲了个案的公平与正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