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法律   4篇
综合类   1篇
  2016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刑事推定是实体法上的法律规范,但它在证据法上也具有独特的内涵;其证据法上的本质特征是转移证明责任和法定性;美国学者和法官对推定的证据法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和阐释,因刑事推定涉及被告人的宪法权利,故在美国受到严格的合宪性审查;我国学者和实务界往往忽视刑事推定有关转移证明责任和法定性这两个本质特征,把推定与推论相混淆,滥用刑事推定,有损无罪推定原则和法制原则。  相似文献   
2.
刑事推定是实体法上的法律规范,但它在证据法上也具有独特的内涵;其证据法上的本质特征是转移证明责任和法定性;美国学者和法官对推定的证据法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和阐释,因刑事推定涉及被告人的宪法权利,故在美国受到严格的合宪性审查;我国学者和实务界往往忽视刑事推定有关转移证明责任和法定性这两个本质特征,把推定与推论相混淆,滥用刑事推定,有损无罪推定原则和法制原则。  相似文献   
3.
程序公正与刑事诉讼中的鉴定启动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定启动权本质上是举证权,而不是准司法权。在我国刑事诉讼中,鉴定启动权的配置具有单向的控方主导型的特点,有违程序公正理念,削弱了当事人的举证权,与大陆法的"鉴定权主义"和英美法的"鉴定人主义"制度均存在差距,不利于查明案件的事实和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刑事诉讼法》可以通过赋予辩方有条件的鉴定启动权和救济权的方法对鉴定制度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4.
钟朝阳 《证据科学》2016,(2):167-178
自书材料是职务犯罪审理时常见的一种证据形式,但它作为诉讼证据的合法性不足,故在证据属性上应当把它界定为“准口供”。自书材料在使用时应当受到限制,不能随侦查卷宗一起不受限制地直入法庭,应以用作弹劾证据为原则。在满足真实性保障的前提下,自书材料可以用作实质证据,但任何时候不得用作补强证据。应当把刑讯、变相刑讯以及威胁、引诱、欺骗所取得的自书材料均界定为非法证据。但非法自书材料不能对后续的侦查口供产生波及效应,否则就意味着惩罚守法的侦查人员,有违排除规则之阻却违法的目的,也有以司法干预党纪之嫌。  相似文献   
5.
传闻法则是证据法学中的热点问题,但传闻法则并非普世性的证据原则,贯彻传闻法则与庭审实质化之间并无必然的关联性。我国学者在讨论引入英美法的传闻法则时,忽视了传闻法则诞生的背景及赖以运行的独特的诉讼机制。在现阶段我国贯彻传闻法则的可行性不足,将来刑诉法再修改时不宜过于迷信传闻法则和强调证人出庭,要实现我国的庭审实质化目标,应当对现行的司法体制和诉讼机制进行全面改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