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法律   4篇
  1993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中国封建社会历经二千多年,每当改朝换代,开国之君大都为巩固其政权,较重视法典的制定.自《法经》至《大清律例》,虽然制律不少,但由于"权制独断于君"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决定了真正起实际效用的恰恰是皇帝的格、敕、比、例.如汉代的"比"可附律,唐代的"格"可更律,宋代的"敕"可代律,明、清的"例"可破律.律外有法,是封建法律  相似文献   
2.
宋教仁,字钝初,号渔父,湖南桃源县上香冲人.1882年4月5日生.1904年他和黄兴、陈天华等组织华兴会.曾留学日本,初上法政大学,后入早稻田大学.1905年同盟会成立,他任司法部检事长和《民报》编辑,是同盟会中有影响的领袖人物之一.今年是他的诞生一百周年.宋教仁的政治法律思想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在自学中国法制史第二编“中国封建法律制度”时,应掌握的重点内容之一是法律形式的发展变化。一要知道其名称的涵义;二要了解其相互关系。汉代的法律形式,除律有“九章”等六十篇外,还有令、科、比。令是“天子治所增损,不在律上者为令”,可见,令是皇帝在律外所发  相似文献   
4.
由我国已故的著名法学家潘念之主编,华友根、倪正茂合著的《中国近代法律思想史》上册,已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下册,由华友根著,已获上海市马克思主义学术著作评审委员会资助,亦将于年内面世。)这是一部既简明扼要而又比较系统完整的学术专著,从全书内容看,作者的理论勇气和探索精神,着实可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