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法律   4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在我国经济新体制的框架构想中,市场是极为重要的一块。正确估价市场的盲目性,能够为我们的宏观控制提供理论依据。社会主义宏观控制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充分发挥市场盲目性作用的积极方面,并把市场盲目性作用的消极方面减少到最小的程度,正确协调代表社会整体利益的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同代表商品生产者局部利益的企业目标之间可能发生的矛盾,使现有的生产要素在社会生产的各部门有一个合理的分配,使企业在现有市场条件下达到最佳的收益水平。  相似文献   
2.
加快淮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步伐,是贯彻江苏“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之一。重塑淮海地区的工业支柱,是加快地区经济发展的重大措施。在未来20年内,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某些趋势,以及当地所固有的地理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将成为淮海地区重塑工业支柱的现实支点。应当认真分析地区支柱工业的形成在投资、市场容量、劳动力转移、农业诸方面可能产生的函数效应,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消除制约培育地区工业支柱的各种“瓶颈”因素。  相似文献   
3.
企业集团的正常运行,要求有一个合理的运行动力系统,一个有效的运行反应系统,一个规范的运行约束系统。当前,建立真正有权威的集团决策体系,对于企业集团调整运行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建立强有力的约束系统,强化预算约束、需求约束、法律约束和计划约束,可以抑制“扩张冲动”。  相似文献   
4.
企业活力的增强,企业运行的规范,都要求有一个完善的制度性环境。应当从计划与市场的本质规定出发,充分考虑国家既是调控主体、又是利益主体的双重现实,理顺国家与企业的财产关系,建立起一种能够促进企业既遵从市场规律,又充分考虑国家偏好的国民经济运行机制,杜绝“国家无处不在”与“市场无孔不入”的极端现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