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正>隐性腐败自古有之,是一种官场顽疾。一些官员游走于法律的灰色地带,利用制度漏洞或执法松懈牟取私利,被发现时则用“一时疏忽”“下不为例”等加以开脱。但腐败就是腐败,无论手段多么隐蔽,所造成的危害是一样的。身份便是“隐性财富”东汉末年宦官专权,宦官张让是汉灵帝朝的“十常侍”之一,手眼通天,  相似文献   
2.
陈忠海 《廉政瞭望》2023,(12):24-27
<正>中华文明具有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突出特性,是对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高度总结,是基于历史事实而做出的科学性概括。站在历史维度回望,可以看出这些突出特性其实早已融进中华文明的血脉与肌理,既是中华文明奔流不息的动力之源,也是中华文明拥有巨大感召力与吸引力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3.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她的父亲李格非是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的进士,曾任冀州司户参军等职,并拜苏轼门下学习,名列苏门"后四学士",著有《洛阳名园记》等;母亲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精通文学,是名门闺秀。李清照不仅在诗词方面从小受父母的影响和熏陶,而且父母也为她提供了优越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4.
<正>后主刘禅建兴十二年(234年)八月,蜀汉丞相诸葛亮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蜀汉政权进入后诸葛亮时代。有人认为蜀汉后期人才凋零,所谓“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有人以此非议诸葛亮的用人策略与人才培养工作。其实,这些都是对真实历史的误读,蜀汉后期依然人才济济,群星闪耀。志虑忠纯:忠实践行丞相遗志诸葛亮去世后,蜀汉不再设丞相。后主刘禅下诏,任命丞相留府长史蒋琬为尚书令,“总统国事”。次年,蒋琬升任大将军,录尚书事,兼益州刺史。  相似文献   
5.
陈忠海 《党课》2020,(5):86-89
中国古代习惯将疾病称为“疾疫”,其中“疾”是普通的、一般不具传染性的疾病,“疫”指流行性传染病,这种区分法符合现代医学的观点。世界卫生组织有关报告指出,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有48种,其中属于传染病的就有40种。相比而言,“疫”比“疾”更可怕,它的每次大规模发生都会给人类造成严重灾难。  相似文献   
6.
俸禄是古代官员收入的重要部分,不同朝代待遇不一。但不管是在厚禄之宋,还是薄俸之明,都有不少官员如巨蠹般大肆揽财,而廉洁自守的官员却可能因“没钱”而陷入窘境。可见廉洁更多地是个人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7.
闻名遐迩的近代作家、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在商场上也是一位风云人物,他曾拿着一张1000万两银子的"存款证明",试图承揽一条1200多公里的铁路建设项目,结果遇到了更老练的对手,最后空手而归。  相似文献   
8.
<正>自绑双手高空自缢死亡的案例少见。本文作者曾遇1例,现报道如下。 1 案例资料 2002年5月21日约11时50分(阴雨天),某山坡树林中发现一女子在树上吊颈死亡,双手被捆绑,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崇尚节俭、反对奢侈浪费。对奢靡产生的危害历代统治者也有一定认识,颁布过许多“禁奢令”。以令禁奢中国传统思想一直主张节俭、反对奢侈浪费,《尚书》说“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左传》说“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唐代诗人李商隐则从治国理政的高度进行总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相似文献   
10.
孔子从来不反对追求财富,但强调获取财富必须通过正当的途径,拥有财富后要将其作为实现人生理想的手段而不是挥霍的工具。孔子的财富观内容丰富,至今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给我们以启示。有财为美,藏富于民对于财富,孔子并不排斥。《论语·子路》记载,卫献公的儿子公子荆善理财,在他稍有财富时,孔子评价说“苟合矣”,意思是差不多合格了;当财富增加时,孔子说“苟完矣”,意思是较为完备T;当达到富有水平时,孔子说“苟美矣”,意思是比较完美了。从中可以看出,孔子不仅不反对创造和拥有财富,而且给予赞扬。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