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5篇
综合类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预约保险合同与其项下航次保单紧密相连。当前有关预约保险合同与其项下航次保单关系的观点均存在一定不足。在任意型预约保险合同下,航次保单才是真正的保险合同;在义务型预约保险合同下,航次保单应视为双方对该航次保险内容的修正。结合我国国情和国际通行做法,建议将我国《海商法》相关内容修改如下:预约保险合同下的保险标的必须特定化、保险标的必须全部投保、申报必须依次进行、善意的漏报或误报可以进行矫正等。  相似文献   
2.
随着学科进一步细化,“小同行”审稿专家在提高期刊质量中的作用越为越为编辑出版界所重视。但目前“小同行”审稿仍存在一些问题。在分析“小同行”审稿专家的概念和介绍“小同行”审稿的优势的基础上,针对目前采用“小同行”专家审稿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措施,即要确定送审文稿是否适合采取“小同行”专家外审方式,要确保所选择的文稿外审者是“小同行”专家,必要时可再送至“大同行”专家外审。  相似文献   
3.
陈敬根 《法学杂志》2018,(12):66-75
基于海事安全风险管控从"经验公式""二元并存"向"技术标准""一元主导"的转变,海事安全公约未来发展方向将由"描述型"转为"目标导向型"。海事安全目标导向型公约的创制技术包括分层立法框架、条款背离和等效替代等方面,从而对相关法律规范的表述模式、相关法律关系的具体面向和各缔约国履约责任的逻辑路径等带来深刻影响。作为正在从海事大国迈向海事强国的我国来说,应对海事安全目标导向型公约及其创制技术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提升船舶建造技术标准规范创制水平,积极抢占标准战略竞争的制高点;更新海事安全法律规范的创制理念,构建更具灵活性、主动性的立法模式;完善海事履约审核体系和各构成要素,确保我国的海事安全目标导向型公约履行义务的全面实现。  相似文献   
4.
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是新中国的模型,其法制是现行法制的源头。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抛弃革命根据地法律传统而全盘移植西方法律传统是非理性的,应给予革命根据地法律传统以必要的尊重和认真解读,建立两种法律传统的对话机制。同时继续强化中国特殊性问题意识,合理借鉴革命根据地特别是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法制建设经验,推动"司法能动"建设,充分重视法制运行方法论,从而为国祚绵长、社会安定奠定坚实的法制环境。  相似文献   
5.
对首要义务进行界定,指出首要义务是合同义务群中的主给付义务,是即使存在不负责事项时仍被考量是否有效履行的义务。分析和评价国际海上货物运输合同领域中关于首要义务的争论,指出目前海商法学界关于首要义务的讨论仍处于讨论主题不明确的状态,这是由国际海上货物运输合同自身特征所决定的。为方便相关纠纷解决,建议参照《日本国际海上货物运输法》《1990年韩国商法典》等的规定,直接在法律中明确首要义务的规定。  相似文献   
6.
随着很多难民和非安全移民选择经海路入境,海难事件增多。基于海上管控在难民与非安全移民治理中的独立性和特有价值,海上管控前置成为一些国家和地区的首选对策。但是,难民和非安全移民海上管控前置存在制度供给缺口。海事公约因其关切对象而在整体适用上较为有限,"无效果无报酬"原则因不适用于单纯的人命救助而易催生道德风险,基于主权的单边海事行动因"平等者之间无管辖权"原则而易导致海上管控法律制度冲突,海上犯罪惩防机制因缺少针对性和实操性而无法达到有效打击的目的。因此,应进一步完善难民和非安全移民海上管控法律规制,通过"默示修正程序"加快出台专项海事法律规范,通过确立人命的客体属性、报酬的优先受偿和特别补偿制度等途径完善海难救助制度,创建信息交流共享机制,创新区域性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7.
8.
无船承运人相关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分析了无船承运人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就无船承运人的识别、无船承运人海事赔偿责任的限制、无船承运人的货物留置权、无船承运人履约能力保证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梳理南极旅游海事安全规范,可将其归纳为南极条约体系、海事条约体系和国际软法体系,从有效规制南极旅游海事风险的目的出发,建立和实施更为完善的南极旅游生态保护海事应急制度,适时制定统一的规制南极旅游的法律规范,建立基于南极旅游五大门户港的区域性海事制度安排,逐步确立某些规则的国际习惯的地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