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9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中国政治   12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当前,投资快速增长,部分行业投资超常增长,已成为上下关注的热点问题。上半年我国投资增长了31.1%,创1994年以来的最高增速。其中工业投资增长了51.6%,煤炭、冶金、有色、机械、纺织等行业投资分别增长了60%~134%,增速罕见。投资快速增长对保证实现国民经济增长目标起了主要作用,但也因为存在盲目投资和不合理重复建设,出现一些明显矛盾的现象:一边供过于求,另一边仍在加大供应;一边设备闲置,另一边依然上马新项目。这种情况潜伏着市场危机,令人担忧。市场竞争的本义是同一产品有多个生产者。多个生产者生产同一产品,这就是重复生产,有重复…  相似文献   
2.
水电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比火电造成的污染更严重。2010年12月22日,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副司长凌江在中国水污染控制战略与政策创新研讨会上作出了这  相似文献   
3.
西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副教授刘力带领学生,在重庆市南沱镇进行了一个养猪项目的试验:把买来的小猪崽分成两组,一组交给  相似文献   
4.
陈永杰 《党建文汇》2007,(11):50-50
作为耐用消费品的家用电器,大家使用传统观念是“新三年,旧三年,修修又能用三年”。不等到修理成本高于电器的实际价值时,一般不会淘汰;就是一些被淘汰的产品,经过二手市场翻新后,又会回到用户手中。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警示,提醒消费者注意“超期服役”的家庭耐用消费品的“安全使用期限”。据中消协公布的数据,  相似文献   
5.
体认作为熊十力的哲学方法是与主体追求真、善、美之境联系在一起的,由于主体在思维结构上是知、情、意一体,那么对于作为大、全、一的本体性存在的把握方式就不可能是"纯思"的活动。这既不意味着本体是不可把握的,也不意味着本体是不必把握的,而只是说不能用逻辑方式去把握,而需要运用特定的"行"的方式即知、情、意与实践合一的方式去把握。在熊十力看来即为体验型的"体认"或"体证"。  相似文献   
6.
最近颁布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从法律上界定了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基本经济和社会关系,是承包制普遍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它的颁布和执行,必将有助于承包经营责任制的配套、完善、深入和发展。一、制定《条例》是改革的客观要求从1987年开始,全国各地国营企业相继推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到今年初,全国80%左右的大中型国营企业都已实行了承  相似文献   
7.
统一战线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做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工作,而且有比较深人的了解,这一工作有比较深厚的基础。但随着经济发展,社会结构的变化,新的社会阶层逐步形成。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可以分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自由择业知识分子,主要分布在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他们是改革开放中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生事物,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阵地,广泛分布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社会服务、社会福利和对外交往等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8.
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是党的十七大在所有制问题上提出的一个新观念、新理论、新亮点。"新格局"最主要、最根本之"新",是彻底改变了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观念、政策和法律,进而彻底改变了非公有制经济在中国的命运。"新格局"有几个重要方面:一是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的新观念新理论,二是制定各种所有制经济的新法律新政策,三是确立各种所有制经济的新地位新作用,四是赋予各种所有制经济以新内涵新形式,五是带来各种所有制经济社会阶层的新变化新关系。  相似文献   
9.
<正>1989年10月,刘爱民同志出任正西乡西宋固村党支部书记。近二十年来,他始终把发展作为兴村富民的第一要务,根据村情,通过一桩桩、一件件具体的实事,来实现群众的根本利益;用火热的心来认真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从各个方  相似文献   
10.
"建构当代中国的大学精神"作为一项重要的学术议题受到了普遍关注。目前的讨论主要围绕着大学精神的内涵、外延和实现途径而展开,达成了一定共识。但需要认真审视方法论层面的问题。包括:如何处理借鉴与自我生成二者之间的张力?怎样有效地消解各种方法尤其是"外部反思"的有限性?依循这些问题尝试进行深入的考察和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