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1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4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简讯     
陈玉婷 《工会博览》2013,(20):35-35
▲近日,昌平区国资委“我的梦·中国梦”巡回宣讲团到商贸总公司进行第六场宣讲。6名宣讲员用生动鲜活的故事讲述了国有企业干部职工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实现共同的梦想,创造着不平凡的价值。现场听众深受鼓舞,表示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立足本职,发扬爱岗敬业的精神。▲近日,十三陵镇总工会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知识答题活动。基层工会至会员积极参与。通过学习宣传活动,让女职工增强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  相似文献   
2.
社会工作已由针对贫困的"助人"行为演变为民众主动参与的"和谐"努力,殡葬活动也已由从关注虚无的死亡世界转变到重视现实的生者需求。以公众服务的视角审视,殡葬活动和社会工作两者具有共性——"助人",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理念、方法介入殡葬活动便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3.
杜泸女子甲和奸案是《奏谳书》中涉及不孝罪的两个案例之一,由此可以一窥汉初对"不孝"的认定标准。武帝时期,董仲舒春秋决狱将犯罪动机和犯罪目的引入到与"孝"有关的犯罪的考量中,对罪与非罪做出了重新界定。这一变更体现了运用儒家经义以个案衡平的方式对由秦律继承而来的法律体系进行逐步变更。  相似文献   
4.
殡葬服务体系的硬件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殡葬服务理念的建设却相对匮乏。文中在分析当代一般殡葬服务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了由死者(遗体)中心转向为生者中心,肯定了该理念对当代殡葬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阐明了殡葬服务理念从掩盖到揭示、从死者到生者、从服务到教育转向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5.
陈玉婷 《学理论》2012,(27):63-64
随着中国医疗卫生改革的逐步推开,“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的逐渐成熟,志愿者服务作为医疗机构中病人服务体系的一个分支,为构建和谐人文环境发挥出较大的作用,因此医院志愿者激励机制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议题.文章主要探讨了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在发展和完善志愿者激励机制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殡葬服务具有广泛的外延,对其内涵的本质规定是殡葬服务自我认识明确化的需要,是服务客观行为规范化的要求。以生死哲学的理论进行分析,殡葬服务行为的本质是服务主体在担当生死直观的前提下,为服务客体解答生死课题的工作,殡葬服务的生死哲学本质需要凸显,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合同法》第229条规定的"买卖不破租赁"制度既没有以占有作为公示要件,也没有以登记为公示要件,过度保护承租人而损害租赁物受让人之利益,难以保障交易安全。租赁登记制度能弥补占有的公示性不足,在我国也有良好的基础,能为民众所接受,我国有必要建立租赁登记制度。  相似文献   
8.
不动产所有人将不动产出租后,又在该不动产上设定抵押权,原租赁关系不受抵押权的影响;抵押人在抵押权设立后将不动产出租的,《物权法》第190条第2款规定:"抵押权设立后抵押财产出租的,该租赁关系不得对抗已登记的抵押权。"对此款规定的含义,应该:若租赁关系存续不影响抵押权实现,则租赁关系继续有效;若租赁关系存续影响抵押权实现,则租赁关系对抵押权人无效。  相似文献   
9.
陈玉婷  孟传慧 《学理论》2014,(7):95-96,103
社会工作作为促进失地农民城市融入的重要介入手段,对该介入手段所发生的影响效用的评析成为优化社会工作实践的必要准备。选择具有社会工作纲领性质的任务视角评析失地农民城市融入影响效用,对"征地补偿"、"就业"、"社会保障"、"精神文化生活"和"不理性的观念和想法"五方面的社会工作任务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