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法律   2篇
中国政治   18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蒙古族的風俗習慣和禮儀中,酒起着重要的作用。蒙古族人認為,酒是食品之精華,五穀之結晶,也自然成為對尊貴客人表示敬重愛戴的珍貴“禮品”。因此,熱情好客的蒙古族人,家家常年備酒渲?最具民族特色者,則是馬奶酒。在蒙古人看來,馬奶酒象徵着高尚、聖潔,男女老少都喜歡飲用,各種聚會、盛宴必備之羺^一年一度的“那達慕”(慶豐收,文娛、商貿集會)上,“獻馬  相似文献   
2.
在畫家吴華侖的近期作品中,人們可以注意到他畫中國傳統戲劇人物的一種獨特的表现。無論是忠於愛情的蛇神白素貞,還是威武勇猛的戰神關雲長,畫家都表现出自己對舞台藝術形象的獨特的見解。吴華侖一九四二年生於天津市楊柳青@裏以民間藝術——木刻年畫而聞名於世。孩提時的  相似文献   
3.
在美國哈佛大學經濟叢書第八十五卷中,可以查到一篇關於中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將如何從落後的農業國走向工業化的研究論文: 《農業與工業化》。這是一九四六至一九四七年度該校最佳經濟學博士論文,它的作者——中國留學生張培剛先生因此成為當時唯一獲得威爾士獎金的東方人。  相似文献   
4.
茶俗拾趣     
古人云:“茶之為物,可以助詩興而雲山頓色,可以伏睡魔而天地忘形,可以倍清淡而萬象警寒,茶之功大矣。”飲茶既有一般飲料的作用,還可以攝取營養、保健和療疾成分,欣賞茶葉的詩情畫意,增加美的享受,陶冶人們的情操。而真正領略茶的真趣,對藏茶、用水、擇器、冲泡之學問又不可不明察。這其中無不體現着中國人創造的茶的品飲藝術。中國之大,無奇不有。單就飲茶而言,各地習俗都極盡講究,但又各有異趣。  相似文献   
5.
(一) 在南海北部灣東北部海區,中國石油公司與法國道達爾石油公司合作在今年五月打出一口海底石油探井。它的井架矗立在湛蓝色的海面上,源源不断的油、氣正從地層深處喷出,每天可産六百四十噸原油、一百二十九萬立米的天然氣。氫專家說:該井共有兩個層段含油。油氣量豐富,原油質量好、比重輕、合硫低。目前那裏經常有中國民航的直升飛機爲鑽井平台運送物资。 與此同時,在中國東部的渤海,經過中日兩個石油公司的合作,也已打出了一口日産千噸(約合七千桶)原油的高産油氣井。 據鑒定:上述兩口井喷出的原油,其質量都和沙特阿拉伯油區生産的輕油相似。  相似文献   
6.
正2013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全文發佈,提出「廢止勞動教養制度」;2013年12月28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通過了《關於廢止有關勞動教養法律規定的決定》。這是中國法治進程中一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勞教廢止後,原適用於勞動教養的對象如何處置,與勞動教養制度相類似的  相似文献   
7.
目前印度农业,特別是南印度資本主义农业企业化的茶、咖啡和橡胶业,不但在国际市场的竞爭中呈現衰退現象,而且在国內又遭遇了資产阶級政府的加重赋稅,限制种植面积……等問題。这篇文章是南印度耕者联合会主席麦秦亚对印度資产阶級政府的措施进行指責。从文章里头不難看出,尽管印度农业在战后有所进展,但这种基础是不稳固的。  相似文献   
8.
傣鄉記遊     
從雲南昆明出發,經過三晝夜的顛簸,便到達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的首府——允景洪,它位於瀾滄江畔缃窆P直的馬路旁,分列着商店、郵局、銀行、學校、旅館……聽人介紹說:“不到橄欖壩,就不算到過西雙版納。”我們的訪問目標便定在橄欖壩。綠野紅水橄欖壩位於允景洪城南四十公里處,有瀾滄江水路相通。幾位同遊者一起沿着一條大道前去尋找乘船碼頭。道旁椰子樹下,一老者坐守一攤香蕉和菠蘿。在與老人聊天中得知他就是橄欖壩  相似文献   
9.
迎着夏季的椰风蕉雨,我们随国务院侨办的一个教育考察团来到了友好邻邦泰国和老挝访问。那里山川的绮丽,人情的暄暖,古风的弥漫,都市的纷繁,……构成一幅幅出乎我意料之外的画面,这些画画久久萦回于我的脑际。产业欣欣市面攘攘笔者出生于东南亚,并于五十年初离开  相似文献   
10.
一九八八年夏,私立福建華南女子學院首届一百六十二名女大學生畢業了。在近幾年來連公立大學女畢業生的分配工作也遇到困難的時候,這些要自謀出路的畢業生却全部被用人單位要走了。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迹。福建華南女子學院是余寶笙博士於一九八五年創辦的。她親自擘劃,自任院長,經遇幾年的努力,終於培養出了第一批畢業生。余寶笙博士出生於福建省莆田縣,幾乎是二十世紀的同龄人。她的父母都是普通醫生,他们不信‘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封建說教,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