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法律   6篇
政治理论   1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雍自元  廉彪 《法学杂志》2013,(10):69-76
亲亲相隐在我国历史上经历了从强制相隐到允许相隐再到禁止相隐的演变过程。宽宥亲亲相隐可防止变相株连,利于人权保障,有助于罪犯的改造与回归,能促进刑事法律的社会认同感,增进家庭和谐与社会的长治久安。故此,亲亲相隐应当回归刑事法律。总体设想为:在《刑事诉讼法》中赋予亲属拒绝协助抓捕权和拒绝作证权;在《刑法》中给予亲亲相隐定罪但从宽处罚。  相似文献   
2.
“媒体审判”指媒体事先报道和评论司法案件、影响判决的现象.“媒体审判”被指责违背无罪推定、干涉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妨碍司法公正.然而媒体预先定罪仅是事实层面的推定,无悖于规范层面的无罪推定;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应该也不能脱离媒体的监督;媒体报道司法有促进司法公正的价值,司法公正的效果需接受社会公众的检验和评价,法官不能忽视媒体所反映的民意.  相似文献   
3.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曾播出了缉毒警察吴光林的事迹:一个从事缉毒工作12年,缴获毒品无数的人民警察,2004年8月30日在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黑山门遭遇毒贩的枪击,献出了他年仅35岁的生命。英雄的无私无谓、勇于奉献精神可歌可泣,令人敬佩。可是痛定思痛,我们很有必要反思另  相似文献   
4.
相对被剥夺感的产生,心理不平衡的加剧是贪污贿赂犯罪的心理原因;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适宜的犯罪对象、缺乏有能力的保护者使具有犯罪动机的公职人员有机可乘;在权衡利弊后,公职人员发现犯罪利大于弊,于是他们选择了犯罪而不是守法,因而犯罪是理性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雍自元 《法学杂志》2008,29(2):134-136
青少年被害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社会对于青少年被害预防宣传不到位、保护力量有限、立法存在缺陷、救助机制不健全、学校和家庭对青少年被害预防教育不重视、个人缺乏被害预防意识等。预防青少年被害,需要国家加强宣传和保护,完善立法,建立救助机制;需要学校和家庭加强对青少年被害预防的教育;更需要个人提高被害预防的意识。  相似文献   
6.
论公民意识的内涵和特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民意识就是享有平等身份的公民具有的权利义务意识,它的内涵具体包含公民的身份意识、平等意识、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公民意识的特质以权利意识为核心,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自然要求,是对"公民"事实的主观反映,是法治国家建设的人文心理基础;公民意识与道德意识密切相关但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7.
雍自元 《学理论》2023,(4):52-54
习近平总书记从受害人和侵害人双方权利与义务分配的角度对司法公正内涵做出新界定。该思想紧扣公正的本质,契合了司法公正作为矫正公正的基本属性,融入司法为民的宗旨。习近平总书记在既有司法公正外延的基础上,提出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个案中感受公平正义,该思想是对司法公正外延理论的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司法公正内涵和外延的论述是具有中国元素、具有中国风格、符合中国实际的司法公正思想,是对司法公正核心要义的原创性贡献,对司法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