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法律   6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技术与检察工作实践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继而电子证据检验鉴定在案件的侦破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对检察机关电子证据检验鉴定的实证研究表明,该研究有助于为制定有关电子证据的收集与运用的规则提供参考,为检察机关实际运用电子证据提供有可操作性的方案,为办案过程中如何搜集和运用电子证据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中国检察制度研究,在持客观态度的同时,科学的研究方法也同样重要。因此,笔者从历史角度对目前中国检察制度研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梳理.中国检察制度历史渊源主要有古代御史制度、苏联检察制度和西方检察制度,对历史渊源追行客观评价对检察制度改革至关重要。在改革中,司法理念与制度建设具有互动性,二者既可能相互取利又可能产生冲突,只有以史为鉴,妥善处理这些问题,才能保证检察制度改革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3.
学术界对检察权性质的讨论一直争论不休,总结起来,大体有司法权说、行政权说、双重权说以及法律监督权四种学说。对一个国家检察制度性质的考察,必须充分考虑其赖以生存的历史土壤、制度流变和法理基础,我国以法律监督属性作为检察权性质具有特定的历史必然性。对于法律监督的认识,我们必须从本体论和运行论两个维度才可以充分了解法律监督之特点。  相似文献   
4.
合适成年人制度基于儿童最大利益原则和国家亲权理论而设立,是国家刑事司法制度对未成年人诉权的一种特殊保护.合适成年人参与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具有监督讯问活动、抚慰未成年人的紧张情绪、帮助未成年人与讯问人员有效沟通等职能.合适成年人作用的充分发挥,有赖于建立完善的合适成年人的选任机制及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与辩解[1]是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法定的七种证据之一,它能最直接地证明犯罪事实,因此往往被视为"证据之王"。另一方面,因其最具不稳定性,实践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翻供的现象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司法改革为刑事制度提供了更为完备的空间。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订,进一步规定律师可以介入审判前程序,特别明确了在侦查程序中,律师拥有辩护人的地位,并且律师可以向侦查员、审查批捕及审查起诉的检察官发表辩护意见,这些规定对刑事司法制度具有积极的意义,使刑事辩护制度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一、审前程序简论(一)审前程序的特点。按照我国学者普遍接受的观点,审前程序包括立案、侦查、起诉程序。①根据刑诉法的规定,刑事审前程序在我国主要指刑事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