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法律   2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讲到中国古代的契券问题,有必要说一说中国古代税契制度中的"白契"与"红契"问题.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第一部规范公证行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业经国务院讨论、审议并原则通过,进而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这是自1982年4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暂行条例>颁布二十三年来,中国公证界的一件大事,每一个公证人都倍感兴奋和鼓舞.  相似文献   
3.
证明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门籍制度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籍,本意为书籍、书册,也特指门籍.所谓"通籍"即开通、设置门籍.古代法律的制定与保护统治者的利益紧密相关.<唐律疏议>的律文内容,紧挨着"名例"的就是"卫禁律"."卫禁律"中主要部分就是对"阑入""阑出"的规定.古代的宫殿不容他人轻易出入,官员有事出入宫殿以何为凭证呢?那就要说到"通籍"这个制度.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古代证明文化漫谈之四”讲到《通籍与门关》时,我们曾经说过“籍”的本意是书册、书籍,引伸为人名簿,所谓“籍者,为二尺竹牒,记其年纪、名字、物色,悬之宫门”.由于其有登记、记录的意义,故“籍”字也解释为财产、物品、权力的登记记录。封建时代政府登记土地权属的簿册。  相似文献   
5.
中国公证自1979年全面恢复,已经走过了30年的辉煌历程,我从事公证工作也已经23年了.期间办理过的成千上万件公证,也许如同流星般过目而去.  相似文献   
6.
顾云卿 《中国公证》2005,(12):28-30
上次写到"告身与敕牒",这敕牒即是授官的文书.据<宋史·职官志三>:"绍圣元年吏部言,元丰法,凡入品者给告身,无品者给黄牒";又据岳珂<愧剡录·皇祜差牒>:"今世中台给黄牒之制,前必曰尚书省牒某官,而右语则曰差充某职替某官成资阙."这里的"牒"字前加一"黄"字,是说这"牒"的颜色是黄色的.下面说一说古代公文用纸的颜色区分问题.  相似文献   
7.
一、印章 (一)印章的起源 关于印章的起源,目前尚无确切统一的结论,但从考古发掘的实物推断,它可追溯到原始社会先人制造陶器时使用过的一种工具--印模.  相似文献   
8.
古代的证明文书种类繁多,用途也各不相同.有一种通过关津时必须要用的凭证叫"过所",也叫"文引"、"路引".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类证明文书. "过所"一词,从字面上讲是"度过(经过)之处所",这是广义上对"过所"的解释,狭义的"过所"专指行人度过关津时的凭证,它是从汉朝开始使用的.  相似文献   
9.
我国《收养法》虽然将收养子女的证明职权放到了民政部门,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公证与收养还是有着密切关联的,并且涉外收养还得通过公证程序.  相似文献   
10.
遗嘱公证是公证机构的一项经常性业务,公证的证明力及其预防纠纷的作用在遗嘱的订立和执行上得到了明显的反映。遗嘱,是指自然人生前对其个人拥有的财产预先作出的处分,并在其死亡后生效。订立遗嘱后,可以由继承人继承一部或全部,也可由非法定继承人受赠一部或全部。遗嘱制度是财产所有权人行使物权的一种方式,早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产生的古罗马《十二铜表法》里已有相关的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