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法律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1998年10月,北京香山。 一个主题为“海洛因成瘾机理和医学防治对策”的学术讨论会在这里举行。 参加这个排序为“香山科学会议第105次学术讨论会”的,有来自全国的30多位医学科学家,就在这次会议上,医学科学家们,经过讨论和研究,取得一个重要的共同认识:“海洛因成瘾是一种反复发作的脑疾病。是当前国际上关注的医学研究热点之一。毒是难戒的,但毒是可以戒的。”同时,这次会议还提出了“应将毒品危害人体的机理告诉人民,应将毒品防治的艰巨性和可能性告诉人民”的进行科学的宣传教育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毒品档案     
毒品,一般指非医疗、科研、教学需要而滥用的有依赖性的药品。所谓依赖性药品,主要是指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我国1990年12月28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7次会议通过的《关于禁毒的决定》中所指的毒品,包括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务院规定管制和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而所谓药物依赖性,即成瘾性,通俗而言,就是需持续用药,一旦停止,人的身体和心理就会出现异常痛苦的反应,此时如果重复用药,就能获取强烈的欣快感和特异的松驰宁静感。  相似文献   
3.
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全世界吸毒的人数已超过5000万,我国也已达近百万人。因吸毒而死亡的,世界上每年有10万人之多;吸毒还是导致艾滋病的重要途径,在我国的艾滋病感染者中,65%以上是因吸食和注射毒品而致;吸毒还导致犯罪,丧失人性……一句话,吸毒既有肉体的死亡,更多的是灵魂的死亡。 吸毒这一在我国早已绝迹的丑恶现象死灰复燃,并且如瘟疫般在不同群体迅速蔓延,其中女性吸毒人数的日益增多已成为当前吸毒问题的新趋势。据对北京市某看守所羁押的吸毒女性进行的调查,结果触目惊心。女性年龄都处于20-30岁之间,她们风华正茂本应拥有多姿多彩的生活。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却是一个个形色枯槁,哈欠连连,表情僵滞的“瘾君子”。是什么把她们引向深渊?  相似文献   
4.
宁波市戒毒研究中心自开办以来,已为近万名坠入吸毒深渊的瘾君子进行了脱瘾治疗。这里的“杨氏1+1戒毒疗法”以其无痛苦、无成瘾性和脱除毒瘾后可迅速转入纳曲酮抗复吸,受到所有来这里自愿戒毒者的称道,特别是这里把吸毒成瘾者视为“病人”的做法,更受到来这里自愿戒毒者的欢迎。 但是,彻底戒除毒瘾是个世界性的难题,脱瘾治疗仅仅是戒毒的第一步。按国际共识,戒毒者经过脱瘾治疗后还得度过康复期及回归社会后的操守期,一般要三年以上不复吸,才能视为真正戒了毒瘾。那么,经过“杨氏1+1戒毒疗法”脱瘾治疗的“病人”中,有没有这样的人呢?回答是肯定的。虽然,追寻到这样一个人十分不易,甚至有些“传奇”色彩,但她的述说,无论是对从事戒毒工作的人还是渴望自愿戒毒的人来说,都是有着极大的启发作用的。 应我们的要求,宁波市戒毒研究中心先后提供了多个经他们那里脱瘾治疗后,至少已有一年以上不再复吸的病例。 我们十分欣喜,因为在全世界公认的复吸率高达95%、甚至98%的情况下(据说另外的5%或2%,有的是因为其他犯罪被处罚了,有的是过量吸毒致死了,有的是因为再三复吸被送了劳教等等),真正戒除毒瘾、过上正常人生活的是凤毛麟角。近年来,在我国的所有有关戒毒报道中,我们还没有读到过一个真正戒了毒的完整  相似文献   
5.
在宁波戒毒研究中心提供的至少已有一年以上不再复吸的名单中,有一个是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W。在我国的吸毒群体中,大学生还是不多见的,这自然引起我们的关注。W住院病历显示:W,男性,1975年出生,中原某市人,吸海洛因半年,肌肉注射半年,静脉注射1年余;吸毒量:每日0.1克,分2次;既往戒毒史:公安局办的戒毒所戒毒1次,在私人诊所戒毒3次,每次停吸1—2个月,但心瘾太重,又复吸。入院日期:1997年12月5日;出院日期:1997年12月12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