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法律   9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关于对冲性脑挫伤的形成机理有多种学说,其中包括脑反弹说、颅内压改变说、脑滑动说、颅骨变形说等等。在本篇文章中,作者试图应用颅内压改变学说,对枕部不易形成对冲性脑挫伤的原理进行分析,以期能对同行们研究、认识对冲性脑挫伤的形成机理和解决其他有关对冲伤的问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脑室周围系统位于脑中线部位,其损伤属于中间型脑损伤。目前多认为中间型脑损伤因减速运动伴有头部旋转时,脑组织因脑膜等结构限制而受剪切力作用所致[1]。另有观点认为中间型脑挫裂伤见于脑中线附近,是由于头部受伤后脑组织做水平旋转运动时,在大脑纵裂附近发生脑挫裂伤[2]。脑室周围系统损伤被认为主要是因暴力作用在额部或枕部时,脑组织沿前后方向猛烈运动,脑室壁发生剪力变形,进而撕破室管膜[3]。笔者遇到1例单纯性脑室周围系统损伤未发现剪切力作用的案例,报道如下。1案例资料某男,39岁,被人拽倒、脚踹头部后立即死亡。尸检见:右顶部片状头皮下出血,左枕部头皮下血肿;弥漫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以脑底面为著。脑沟脑回轻度肿胀,双侧小脑扁桃体疝及轻度海马钩回疝形成。脑动脉未见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瘤和血管畸形。冠状切面可见脑室系统内出血及血凝块,中脑被盖部、双侧侧脑室枕角及第三脑室周围脑实质质软,呈粉红色(照片1,2,3)。病理组织学检验见:中脑被盖部、双侧桥臂表层点灶状出血和组织破损,呈挫伤病变,侧脑室枕角及第三脑室周围等处的脑实质内亦可见组织疏松、新鲜出血和水肿,近脑表面的脑组织内可见多量吞噬细胞,脉络丛内未见畸形血管。脑组织水肿。检...  相似文献   
3.
<正>1案例资料某男,21岁,被铁管(长80cm,直径3.5cm)多次打击头部后突然倒地。临床急诊CT示右侧颞顶硬膜下血肿、急性脑肿胀、脑疝形成、蛛网膜下腔出血、颅  相似文献   
4.
目前,关于外伤性原发脑室出血(traumatic primary 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TPIVH)的形成机制主要有以下两种理论:①剪切力理论:额或枕部脑组织沿前后方向猛烈运动时,脑室壁产生剪切变形,撕破室管膜血管而致。②损伤发生时脑室系统突然扩张变形并撕裂了脑室壁上的静脉,同时损伤胼胝体、透明膈、穹隆或脉络丛。  相似文献   
5.
抓痕属于钝器损伤中的徒手伤,是指甲掠过并使皮肤表层移位而形成。抓痕在损伤构成、形状、尺度、部位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损伤特征。本文从对抓痕的特征进行分析,以期为法医学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中空性皮下出血的构成和形态学分类进行初步探讨,旨在为法医学实践提供参考。 1案例资料  相似文献   
7.
1案例资料 某男,11岁,自幼聋哑。某日,其母在晚饭中掺入敌敌畏,后又经肘窝注射敌敌畏致其死亡。尸表检验:尸斑暗紫红色,双瞳孔直径0.3cm,口鼻腔可见涕涎样物流出;右肘窝可见针孔样皮肤破损2处,其周围皮肤呈暗红色,皮肤上可见于涸淡红色流注状痕迹(照片1);左肘窝可见针孔样皮肤破损2处。解剖检验:右肘窝皮下组织呈灰白色、出血改变(照片2),  相似文献   
8.
某男,39岁。2005年11月,被人用脚踹击头部后在30min内死亡。尸表检验见:右顶部有片状头皮下出血;左枕部有头皮下血肿。颅脑解剖检验见:颅骨无骨折。蛛网膜下腔弥漫出血,遍布额叶、顶叶、颢叶、小脑脑表面及外侧裂、脚间池、环池,以脑底面为著。脑沟脑回轻度肿胀,双侧小脑扁桃体疝及轻度海马钩回疝形成。完整剥离Willis环,未见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无动脉瘤和血管畸形。冠状切面可见蛛网膜下腔出血以脑底部为著,脑室系统内出血和凝血,中脑被盖部、双侧侧脑室枕角及三脑室周围脑实质质软,呈粉红色。其余脑实质未见著变。  相似文献   
9.
1案例资料 某男,15岁,被人用镐把打击左额部及上唇部,伤后昏迷约20min。检伤可见:左前额可见-4.0cm×3.0cm的皮下血肿,上唇可见0.5cm长皮裂伤,左下第一门齿冠折。头颅CT可见:左额部可见软组织肿胀、左颞骨骨折、左颞部颅内积气和左颞硬膜外血肿(见图1)。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