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法律   6篇
中国政治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1.
新婚不久,亲戚朋友见面都说我变了,变得勤快了。早晨我早起买饭、打开水;下班后买菜做饭;晚上以拖洗地板结束一天“愉快”的劳动,隔三差五还“享受”一下洗衣的乐趣。难怪我的一位表弟见我便感叹爱情的力量,对我现在“热衷”以前从不染指的家务活深感惊讶。爱和婚姻也是一种责任嘛,这就是我对自己的改变的解释。早起买饭、打水是尊重妻的起居习惯;系围腰下厨是对妻以前在娘家倍受细心呵护的理解;拖洗地板这种体力活自然是男子汉份内的事,至于洗衣嘛……,当然是追寻一种情趣。在同事朋友面前却总得为此付出代价,“怕老婆”是他们…  相似文献   
2.
黄然 《中国律师》2004,(10):91-91
随着我国律师业的快速发展,1996年出台的《律师法》中的种种不足与缺陷日益暴露出来,对它进行制度上的修改甚至变革也就提上了议事日程。根据《律师法》第2条,律师的法定身份是接受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委托、为其提供法律服务的专业人员。法律服务包括诉讼和非诉讼两个方面,目前大部分中国律师均以承办诉讼业务为主。律师所从事的诉讼业务中,除了委托人(当事人),难免与法官、检察官打交道。这可以从两个方面考察律师的地位:其一,在诉讼过程中律师能否受到法官、检察官的充分尊重;其二,在司法结论中律师的正确意见能否得到司法机关的完…  相似文献   
3.
1989年春节过后,只有初中文化的李炳利听说北京要主办第11届亚运会,商机很多,处处都是黄金,只要打工就可以赚到钱,于是带着妻子和女儿开始了闯荡京城。 初来北京,看到首都一派繁荣的景象,李炳利既兴奋又茫然。兴奋的是北京比老家强百倍,到处是鳞次栉比的大厦,宽阔的大道,豪华轿车,匆匆人群,如同进入人间仙境,他非常想趁北京主办第11届亚运会的机会,干些大事好好捞一把。茫然的是初来乍到,不知如何着手为好,做生意没有本金,一家三口吃住又需要生活费,咋办?无奈之余,看见街边的门市部招工,于是,头脑还算灵活的李炳利就选择了在朝阳区一处五金商店卖建筑材料的工作。心想学些经营之道,日后自己可以独家经营,逐步实现进京的发财梦。  相似文献   
4.
黄然 《中国律师》2005,(3):54-54
目前我国法院受理了大量的案件,除了刑事案件是由国家公诉机关提出诉讼外,其余的案件包括民事、经济、行政案件以及破产案件均由当事人主张,法院采取不告不理的原则。法院在判决书中,往往仅对与涉案法律关系有关的原、被告的权利与义务作出判决,对法院收取的诉讼费用的承担不会作为独立的判项,只会根据原、被告的责任对诉讼费用的承担作出处理,但是对原、被告所主张的聘请的律师费用却往往避而不谈。目前,尽管有法官在某些案件的处理中,将律师费判决由败诉方承担,分析其原因,通常是由于涉案合同中有条款关于律师费由违约方承担的约定,在这种…  相似文献   
5.
6.
笔者有幸参加了中国第二届律师论坛,颇有感想。此次论坛的主要议题是律师的专业化定位与品牌化发展。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省市的律师事务所的主任或律师都反映很强烈。但笔者发现凡是对律师专业化定位有强烈的意向的律师或事务所都来自经济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和重庆等地,而内陆地区或经济不甚发达的沿海地区的律师却不是很有同感。确实,北京、上海等地的律师业的发达是建立在律师专业服务细致分工的基础上,这与稳健结实的经济基础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在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社会的专业分工才越细化,相对应地才会产生中介服务内容的细化。…  相似文献   
7.
黄然 《中国律师》2006,(8):47-49
一、一个案例引发的思考日前笔者办理了一宗借款纠纷案件,案件双方当事人均是自然人,是适格的诉讼主体。原告向被告起诉主张18万元本金加利息20万元共38万元的债权。原告提供的证据包括原告与“被告”签订的《借款合同》、“被告”(“被告”指假借被告名义实行借款行为的当事人,以下称行为人)签收的18万元《收款收据》、上述借款合同的《公证书》、原告与“被告”签订的关于被告房地产的《抵押合同》、上述抵押合同的《公证书》、抵押物业的《房地产他项权证书》。被告答辩要求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被告的抗辩理由是从来不认识原告,也从未与原告签订有关《借款合同》、《抵押合同》,更没有到房地产管理部门办理抵押登记或是到公证处办理有关合同  相似文献   
8.
贾国勇  黄然 《检察风云》2004,(18):21-22
每一个生命都是宝贵的,一次成功的反劫持行动并不是将劫匪当场击毙,而是保证人质完整的人身安全,并在可能的条件下给犯罪嫌疑人最大的人身自由权。在反劫持行动中,“谈判专家”的言行往往是行动成败的关键。如果下面案例中王副支队长没有能力化解危机,该案的结局又将如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