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法律   4篇
综合类   1篇
  2012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一个神圣的字眼——监督权力的权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监督权力的权利之发展大致可以分为这样几个有里程碑意义的阶段 :个体完全匍匐于国家权力之下 ,无所谓监督公权力之权利的存在 ;受某种国家权力直接影响的个体有利用国家的另一种权力予以抗衡的权利 ,是一种特定个体可介入其所涉之公权力关系的权利 ;与公权力具体行使无涉的个体可以依法对公权力的行使过程或结果予以质疑 ,并有程序上之保障 ,这种质疑仍需借助另一种国家权力的力量 ,但与第二阶段不同的是个体的广泛性与不特定性。从人类社会的发展来看 ,监督权力的权利的发展过程也体现在人民通过斗争从权力者手中夺回权利 ,使个体权利与国…  相似文献   
2.
关于增设公益性行政诉讼原告之管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公益维权之诉对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制度的反思意义 传统的概念中,当事人起诉都是因为自身利益受到了损害,而近年,国有资产流失、环境污染、资源破坏、垄断、限制竞争行为等情况愈演愈烈,有很多人以关注社会发展和公共利益为出发点,在向主管机关投诉有关问题而得不到解决的情况下,往往直接提起公益维权之诉,来维护公法秩序。例如,1998年"王日忠状告税务局不履行法定职责案",  相似文献   
3.
1999年 11月 24日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以下简称为新司法解释 )中第 26条第 2款之规定确定了行政诉讼领域的举证时限制度即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 10日内提交答辩状,并提供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被告不提供或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应当认定具体行政行为没有证据、依据。行政诉讼举证时限制度的确立不仅有着纯诉讼法意义上的理论依据,而且还直接源自行政诉讼证据之特性。同时与行政诉讼相适应,其举证时限制度具有一系列的显著特点。   一、举证时限制度的含义 …  相似文献   
4.
我国应该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龚雄艳 《法学杂志》2001,22(6):40-41
当代立法的趋势是放宽起诉资格的要求 ,使更多的人能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提起申诉 ,扩大公民对行政活动的监督和本身利益的维护。① 笔者认为 ,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虽有所发展 ,但仍然不合于时代的发展需求和趋势 ,我国应该建立行政公益诉讼。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湖北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国资监管部门和国有企业,在保持惩治腐败强劲势头的同时,不断创新有效预防腐败的思路、方法,扎实开展国有企业廉洁风险防控工作,取得初步成效。湖北省委、省政府在探索实践基础上,于2010年专门下发了《湖北省国有企业开展廉洁风险防控工作的意见》以及与之配套的《湖北省国有企业生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