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法律   6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登记公约》实施中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国柱 《河北法学》2007,25(7):152-157
1976年《登记公约》确定了发射国对其发射的空闯物体的登记义务,从而建立了空间物体的强制登记制度.随着空间科学的进步和空间活动商业化的发展,《登记公约》在实施过程中逐渐暴露出缔约国数量偏少、未登记空间物体数量较多、登记信息不统一等缺陷,严重影响了其实施的效果.因此,应当在适当的时机对公约加以修订,完善公约的内容,以使其适应空间活动的现状.  相似文献   
2.
流动人口来京的主要成因包括城市化因素、经济因素、区位因素、文化教育因素和交通设施因素五大方面。从城市化因素来看,北京的城市化进程是流动人口涌入北京的主要拉力,同时又影响着在京流动人口的区域分布;从经济因素来看,北京市经济增长与流动人口规模呈正相关关系,北京市产业结构决定了流动人口数量和结构及其分布;从区位因素来看,首都因素对人口流入的拉力效应明显,来京流动人口主要来自京津冀及环渤海区域,而且北京在全国特大城市中的竞争力也是其吸引人口流入的关键因素;从北京市的文化教育和城市基础设施因素来看,优质教育资源、历史文化名城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全国交通枢纽地位和发达的城市基础设施是流动人口来京的重要推动因素。  相似文献   
3.
4.
尕藏卓么 《学理论》2009,(10):143-143
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深化,为了适应卫生体制的改革,医院也逐渐步入电子计算机管理和应用时代,医院的各项业务管理活动由传统的工作手段逐渐地由现代管理手段取代。如果一个医院不能主动适应社会变化。改进档案管理的方武。将有可能制约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类胰蛋白酶与类糜蛋白酶在过敏性休克死亡人体肺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过敏性休克死亡法医学鉴定中的意义。方法应用荧光免疫组化法对类胰蛋白酶与类糜蛋白酶进行检测,同时以10例CO中毒死者为对照:采用图像分析仪及Image—pro plus 5.0.2软件进行图像分析,计算阳性肥大细胞数及类胰蛋白酶、类糜蛋白酶荧光表达强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肺组织中类胰蛋白酶和类糜蛋白酶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敏性休克死亡人体肺组织中类胰蛋白酶与类糜蛋白酶的表达增强.可作为过敏性休克死亡的形态学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6.
反劫持“以暴制暴”传统处置模式是与法治社会、生命至上理念和现代文明相悖的。反劫持行动应以外交式、绅士式、慈善式、和缓式的模式来进行,以求得稳中有重、控中有效、放中有收、刚中有柔的终极效果。否定“以暴制暴”传统处置模式的实质是用人性化的谈判方式解除劫持危机,并通过法律程序追惩犯罪。  相似文献   
7.
8.
刍议我国法庭口译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建勋  刘云 《河北法学》2007,25(7):197-200
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涉外案件逐年增多,对法庭口译的需求不断扩大.而我国目前尚未有关于法庭口译制度的立法,实际操作中更是无章可循,由此导致了一系列的法律问题.为了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确保法律程序的公正,维护我国司法的国际形象,法庭口译制度的建立已迫在眉睫.介绍美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国家的法庭口译的立法和制度实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建立法庭口译制度的一些构想.  相似文献   
9.
未成年人生理、智力尚不成熟,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对他们犯罪应尽可能适用非刑罚化矫正。目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作非刑罚处理的法律规定只有《刑法》第17条第4款和适用于一般主体的第37条。第37条把"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设为一个"口袋",规定把凡是符合这个"口袋"标准的情况都给予"免予刑事处罚"。这两条规定罗列了总共八条非刑罚性矫正措施。这种规定过于简单,远未上升到制度层面,在实践中造成无法可依、无章可循及主观擅断、监管不力和形同虚设的局面。未成年人犯罪非刑罚化矫正制度在语义上应当包含四方面内容和五方面外延。进行制度化构建需要确定基本的指导原则、明确适用的对象、制定详尽的矫正措施并对每种措施设计出规范的操作程序等。  相似文献   
10.
Despite research documenting high rates of violence during pregnancy, few studies have examined the impact of physical abuse, psychological abuse, and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on miscarriage. Secondary analysis of data collected by the Chicago Women's Health Risk Study permitted an explor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physical abuse, psychological abuse, PTSD, and miscarriage among 118 primarily ethnic minority wome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maximum severity of abuse and age provided the best multivariate predictor of miscarriage rate, accounting for 26.9% of the variance between live birth and miscarriage outcome. Mean scores of psychological abuse, physical violence, forced sex, and PTSD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miscarriage group than in the live birth group. Women who experience physical violence and psychological abuse during pregnancy may be at greater risk for miscarriage. Prospective studies can confirm findings and determine underlying mechanisms. Routine screening for traumatic stress and PTSD may reduce rates of miscarriage.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