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
丁东红 《理论前沿》2005,(12):45-47
本文从人类思维起源的角度谈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对于认识论的突破性贡献.与人的思维的产生直接相关的不是感性经验,而是逻辑经验.代表人类思维本质的理性认识不是简单地由感性认识的积累而来,而是产生于人对自身活动的反思,即人类原始动作图式的内化和不断分化.思维的本质是后天逐步形成的构造功能,而不是反映功能.认识是主客体双重建构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2.
论福利国家理论的渊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利国家最初的政策目标是施恩济贫,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转而以社会公正为政策目标。这是一个根本性的改变。新的福利国家理论体现为权利观、平等观、整体观和普享观四个观念。福利国家理论的哲学基础是合作主义。普享性原则、统一性原则和均等性原则是福利国家的三个基本政策原则。实现福利国家是政府的责任。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使福利国家体制受到严重挑战,如何正确看待这种危机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本文不仅阐述了西方各发达国家的应对性政策调整,而且进一步以希腊为例分析了欧洲债务危机的真正根源,从而将福利国家体制从政治腐败的深渊中剥离出来。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梳理,重新强调了福利国家的价值基础与核心理念,指出中国民生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制度化公共福利体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4.
公民社会是中国社会结构变迁中新生的社会系统,呈现为一个各种利益并存、各方独立性与个性共生的多元化差异领域,并与现代政府、现代企业共同构成新的社会结构整体。关于公民社会的哲学研究应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民社会的结构特征、它的合理性和运行机制、它与国家的关系;二是公民社会的基本价值理念,包括公民社会的组成原则和它的文化特征。社会资本的提出,使传统的资本概念在解释新的社会现象中获得了新的生命力。社会资本概念由于其抽象性和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有可能被提升为理解现代社会的哲学基本概念。有关社会资本的理论提供了新的制度分析话语,在这一语境下,不仅可以讨论法制建设、政府改革、机构调整等正式制度改革问题,而且可以讨论习俗、规范、价值观、信仰、文化等非正式制度的建设问题。社会资本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一起构成了一种新的理论模型,开拓了哲学、经济学、社会学三大学科交叉互动、联袂整合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丁东红 《民主》2004,(10):9-11
关于公民社会(CivilSociety)的思想在西方源远流长,甚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在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中,这一概念被用来反对专制主义国家和重商主义国家;20世纪80年代以后,公民社会概念再次复活,并于90年代进入主流派知识话语体系,形成国际性的社会  相似文献   
6.
中国公民社会的形成及其价值范式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丁东红 《理论前沿》2001,(17):18-20
目前在我国进行体制转轨的过程中,社会结构也在缓慢地发生变化,现代民间公益性组织开始出现,存在一些带有公民自治色彩的机构,这表明一个介于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新的社会领域的萌芽正在产生。这种正在变化的社会结构称为公民社会。当然 ,中国公民社会还仅处在萌芽阶段 ,需要政府的主导和推动 ,同时需要社会文化的支撑 ,需要构建基本的价值范式。  相似文献   
7.
奥康纳批评了传统生态理论局限于自然和文化视域而忽视社会劳动的倾向,要求回归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角和思想方法,批判资本主义的反生态本质,在文化、自然、劳动协调的基础上重建合理的生产关系与社会关系,构筑人类的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