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5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20篇
政治理论   4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国》、《水浒》、《西游》、《红楼》,被称为四大古典文学名著。这四大是如何评选的,我不知道,在我看来,至少《金瓶梅》、《儒林外史》、《聊斋志异》比之"四大"是或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然而,近些年这些名著被频频  相似文献   
2.
评估     
一处工程,一个计划,一种政策,乃至一项工作,其成败得失,总不能老由实施者自吹自擂。自吹自擂的结果,当局者洋洋得意,旁观者心中有气。于是,有了评估,这本是国外通行的办法。评估者一要内行,二应与被评估方无利害关系,即由独立的专业中介组织实施。内行,所以明白底细:无利害关系,评估才得以客观公正,比那些自吹自擂要可信得多。但是,事情一到中国,就有中  相似文献   
3.
说质疑精神     
丁聪 《今日浙江》2012,(1):61-61
一个时期以来,人们热衷谈论"自主创新",关心中国的专家学者为什么得不到诺贝尔奖,中国的产业为什么只能来料加工却少有自创品牌,中国的孩子为什么考试成绩突出却缺乏创造性,连外来的教练也  相似文献   
4.
拷问道德     
丁聪作 《今日浙江》2011,(19):61-61
有一次在我们机关大院看到一个掉在地上的钱包。我先是一愣,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待定睛看去,断定它确是一个鼓鼓囊囊的钱包,里边隐约还夹着不少现金和各种卡。站在钱包旁边,我倒是没有萌发私吞的念头,而是产生了一个比私吞好不到哪去的想法:“千万别动,没准儿是个阴谋!”这样想时,开始四处张望,希望有其他同志过来一同验证拾金不昧的过程。还好,很快有两位走过来。我向他们说明了自己的发现,  相似文献   
5.
丁聪 《今日浙江》2011,(23):61-61
金秋十月,我带着求是杂志社的一些年轻编辑记者赴延安“走、转、改”,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这是我第三次来延安。,伫立在延安革命纪念馆,重新细看震惊陕甘宁边区、影响波及全国的“黄克功事件”,再次陷入沉思。黄克功同志1927年参加革命,参加过井冈山斗争和两万五千里长征。历任红军班长、排长、连长、团长、旅长。1937年1()月,时年26岁的黄克功在担任延安红军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第六队队长时期,因逼婚未遂,在延河畔枪杀了陕北公学学员刘茜,由一个革命的功臣堕落为杀人犯。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江泽民同志关于"要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的讲话,对传统劳动价值论中的超额利润的来源以及涉及到的有关问题质疑,提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双层含义,指出传统理论关于超额利润的来源解释有诸多的疑义。  相似文献   
7.
寓言集锦     
·颂杀·凤讼庄周灭其族。王召周质之。周力辩其诬,曰:“周之于凤,颂则有之。若谓灭其族,实不敢当其罪。”凤曰:“彼正所谓以颂杀人者也。夫凤,凡鸟也。食不弃乎五谷,栖不择于草木,饮不避夫溪涧,是以蕃衍生息,子孙振振焉。彼庄周者,鼓如簧之舌,谓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 ,我一直在探索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改革的途径 ,寻求课堂教学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方法 ,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得到专家、同行特别是受教育者的肯定。现将我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模式汇报如下 ,以期切磋交流。长期以来 ,本着“给予学生自学空间”的改革精神 ,高校政治理论课总学时一再精简 ,然则随着学科的成长与相邻学科的渗透 ,教材的内涵却越来越丰富。例如 ,我所担任的《政治经济学》、《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程 ,计划学时分别为70、50小节 ,学院选定由吴树青等、王霁等主编的国家教委推荐教材 ,教材字数分别为57、20万字左右…  相似文献   
9.
丁聪  东耳 《瞭望》1987,(51)
此李太白《蜀道难》诗句也。今之蜀道,北有宝成铁路,东有襄渝铁路,中有成渝铁路,无复昔时之难矣。然亦有新‘蜀道’。审批繁复,关卡重重,办事之难,有甚于蜀  相似文献   
10.
鲁迅的真伪     
1928年春,鲁迅收到一 位女大学生马湘影的来信,说年初在杭州孤山承蒙先生允许,给我经常通讯并指导…。鲁迅当即回了一信,说我已十年没到杭州去了,孤山见面一事,纯属子虚乌有。鲁迅又托住在杭州的青年作家许钦文打听,才知道是有一个姓周的人,在城外教书,自称“鲁迅”,他说作过一本《彷徨》,销行八万册云云。 这段冒充鲁迅的历史轶事,最近在电视连续剧《鲁迅与许广平》中播出了。情节有点变动:鲁迅和许广平站在假鲁迅院外土墙边,听他如何陶醉自吹。他俩淡淡苦笑,一走了之 这个骗子属于“小儿科”,鲁迅并没有愤怒揭发,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