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5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何一种新的社会意识形态要想在一个国家的思想领域发挥积极作用,就必须与该国家的根本利益、该社会的具体条件相吻合、相一致,只有这样,这种新的社会意识形态才能真正渗透到该国家、该民族现实的思想意识和思维方式之中去。“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所有这些体系都是以本国过去的整个发展为基础的,是以阶级关系的历史形式及其政治的、道德的、哲学的以及其他的后果为基础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544页)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是因为中国人民有了这种需要,是因为中国社会有了播种它的土壤。是  相似文献   
2.
校园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全面进步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是社会广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发挥高校文化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丁青 《北京党史》2009,(5):18-2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中国已经实行60年.实践证明.当代中国政党制度是促进中国政党关系和谐发展的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和统一战线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成功实践。2007年12月24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新老主要领导人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指出,  相似文献   
4.
一个民族在接受外来文化时总是以固有文化的土壤为基础的,而且往往采取本民族固有的思维形式、实践经验去论证和吸收这些外来的养料。一种新的社会意识形态要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思想领域发生积极作用,只有与国家利益、民族特点、民族心理等相吻合,才能成为该国家、该民族现实的思想意识和思维方式。“一切时代的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  相似文献   
5.
前些天,参加了某校党政干部大专班入学考试的语文阅卷工作,感触颇多。一些试卷中所反映的问题,实在发人深思。这里且不论什么"沉舟侧畔千帆过,玉宇澄消一万里埃","春蚕到死丝万尽,留作文人  相似文献   
6.
丁青 《前线》1989,(12)
随着社会生活的日益复杂,大量的思想信息不断产生和传播。在形形色色的思想信息中,有些为人们提供了精神食粮;有些则使人们的思想和心灵遭到污染。一段时期以来,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泛滥,以及在这次从学潮到动乱直至反革命暴乱过程中大批政治谣言的出现,就是思想信息污染的表现。总结以往的教训,应该看到,思想政治工作对于思想教育和精神生活中的“保洁”作用是决不可轻视的,思想政治工作在过去和现在都不失为一把清除思想垃圾的“扫帚”。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曾把“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的丰富内容科学而简明地概括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  相似文献   
8.
“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所有这些体系都是以本国过去的整个发展为基础的.是以阶级关系的历史形式及其政治的、道德的、哲学的以及其他的后果为基础的。”①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是因为中国人民有了这种需要.是因为中国社会有了播种它的土壤。不可否认.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和中国人的道路选择.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中共早期组织的作用功不可没。还不可否认,以李大钊、陈独秀、李达、李汉俊、董必武、陈望道、林伯渠、杨匏安等人为代表的留学日本的先进分子.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传播者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奠基人.更有人成为了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非常值得书写和纪念。  相似文献   
9.
在形形色色的思想潮流中,要使占主导地位的理论思想更具影响和说服力,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建立起大容量、高灵敏度的信息渠道和网络,并不断增强自身的应变机制,以保证其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相似文献   
10.
丁青 《新视野》2005,(6):19-20
在当代,有序性已成为社会正常运行的象征。建立和完善安定良好的社会秩序,是社会稳定的最终反映,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和坚实基础。当今社会,国家和政府的根本职能之一就是保证复杂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有序性,而经济社会能否有序发展,能否建立和维护良好的秩序,则成为了衡量现代国家政治文明水准和政府行政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