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人说隔行如隔山,文学与工程技术,看来是风马牛不相干。我因为不识时务,1957年后被送进劳动大学去读社会这部大书,未料收获生活阅历甚多,于是改行文学写作混充作家。从理工科闯进文科领域,便感到这两个文化圈各有千秋而几乎老死不相往来,你很熟悉的我很陌生,结果形成了现代社会的奇特现象:文化“跛足”。 先说文学这个群体,很多人的科学素质就比较差。有位知名作家,一次给中学生授课,一再声称自己从小数学不及格,结果听讲的一名中学生忍不住站起来提意见,说数学不及格要留级,家长打屁股请你去代表我吧。我曾和一位剧作家…  相似文献   
2.
国都文化辨     
我1951年到北京,上的是清华大学动力系汽车专业。当时投考比较难,平均三十个人里取一个,我们系是两千人里取八十名。但报考者还是趋之若鹜,为什么呢?一是北京是新中国的首都,二是被它的文化气氛吸引,名声在外,心向往之。北京太伟大了,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所以就有这样一个强烈的愿望,上北京去!很多外地人一辈子最高的愿望,就是要到北京看一看,再摘一片西山红叶留作纪念,花去半年工资,值了。我初到北京的第一主观感受就是觉得它是一个恢宏博大,内涵深邃的  相似文献   
3.
公理教育     
中杰英 《北京观察》2000,(11):32-33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那个最先动议瓜分中国的德国公使克林德,被清军误毙于北京东单街头。后来清廷屈辱地为其立碑于丧命处,史称克林德碑,是一座石砌的牌坊。辛亥革命后移入中山公园,为示纪念抗击列强的壮举,改题刻为“公理战胜”,寓意颇为深远。再其后又经郭沫若氏改写为“保卫和平”。“公理”一词我国早已习用,犹言公德者。至法国大革命提出更鲜明的口号曰:“公理战胜强权”,其中内涵正反二义,强权经常侵害公理,公阻最终战胜强权,这应是不会错的大规律。或者可以说,一个人从立命安身直到寿终正寝,影响其一生人品最重  相似文献   
4.
也许在庆典过后再进行客观的思索才是合乎时宜的。1952年北大迁入新址燕园,是我们的邻居。不但是邻居,还多了一层亲戚关系。1951年我从南方考入清华动力系,翌年秋季三校调整合并,变成“两校”,此即后来僭称“梁效”者的谐音。其中原燕京大学被认为沾上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色彩而从此消失,清华则因强调学习苏联经验被肢解后成为单纯的工科大学,北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