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综合类   5篇
  2018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新加坡的经济奇迹,得益于其对公务员培训与管理。本文从新加坡公务员培训的特点和对我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主要启示,思考更好的学习新加坡在公务员培训方面的成功经验与做法。  相似文献   
2.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比较系统地开展党史研究的第一个高峰期。毛泽东从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建设的战略高度出发,十分重视中共党史的研究工作,不仅积极倡导全党大兴学习党史之风,而且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对如何进行中共党史研究进行了许多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在中共党史研究方面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1946年秋至1947年3月,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陕甘宁边区征购地主土地条例草案》和《陕甘宁边区土地公债实行办法草案》,以政府发行土地公债,征购地主超额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农民承购的方式进行了和平土改。和平土改的试行,改变了边区土地占有关系,贫雇农因和平土改政策获得了部分土地,初步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生活水平也得到切实改善。土改也改变了乡村社会秩序,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地主开始从事农业劳动,并改变了原来不劳而食的寄生生活,二流子也在政府的帮助下依靠劳动改变了原来好吃懒做的坏习惯。解放战争初期的和平土改政策虽然时间较短,但为中共的土改政策增添了丰富多彩的一笔,成绩和历史贡献应予肯定。  相似文献   
4.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建设历史上黄金时期之一。这一时期,党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命题,创立了完整科学的党的建设理论体系,培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确立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的根本指导思想,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稳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从而使中国共产党走向全面成熟。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乡村治理呈现出坚持基层党支部、基层政权和民众组织相结合的治理体制;注重乡村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基层政权执政能力;运用组织建设、思想动员和文化教育,激发群众的参与自主性;从边区乡村实际出发,进行乡村治理制度创新等特点,适应了边区乡村实际,促进了边区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6.
高度关注民生事业和民生建设,用民生建设统领经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执政时期领导经济建设最重要的历史经验。在陕甘宁边区经济建设史上,民生建设对经济建设的统领,体现在边区人民经济的发展,注重边区人民的健康卫生、教育事业和社会保障体制的建设等方面。此外,还体现在对生态建设及其与经济建设和谐关系的初步认识和政策实践上。  相似文献   
7.
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通过后,各解放区派遣工作组到乡村开展土改运动。石达康在佳县店区五乡木头峪村按照中央新的土改政策,展开了对地主轰轰烈烈的斗争。当中共十二月会议决定土改纠偏后,石达康并未认识到原来的"左"倾错误,鼓动木头峪群众到县城请愿。本文通过分析木头峪群众县城请愿这一反常事件,认为土改工作组是中共在农村的代理人,而个别工作组干部因个人利益关系,并非一贯是中共政策的坚定贯彻者,理性人的身份导致石达康为了保护自己而发生鼓动群众请愿事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