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9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任泥  墙波 《当代党员》2006,(2):48-48
说是“编外”,是因为他不是公司在册职工,而是一个挂靠在公司承包经营的“车老板”;说他是先锋,是因为他数年如一日,无论是当司机还是当“车老板”,都始终保持着一个共产党人的本色,在平凡的工作中严于律已,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相似文献   
2.
今年8月15日下午3时43分,綦江气象局许伟在测温仪上测得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数字——44.5℃!这不但是重庆地区有史以来的最高气温纪录,也是1949年以后全国的最高气温纪录。今年夏天注定要载入重庆史册:20次高温橙色预警,26次高温红色预警,骄阳似火,田土龟裂,草木枯萎,全市三分之二溪河断流,近2000万亩农作物受旱,2100多万人口受灾,因旱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80亿元……从20年一遇,到50年一遇,到60年一遇,到100年一遇!不断升级的旱灾,使重庆骤然成为举国关注的高温焦点;这个即将迎来10周岁的直辖市,能否经受住这场百年大旱的考验?9月中旬,当接连几场秋雨终于逼退旱魔时,人们惊奇地发现,在本应一片萧瑟的秋天,过早枯黄的草木,有的竟然发出新芽,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春天般的景象;虽然遭受了百年大旱的煎熬,但重庆不但没有“中暑”,反而呈现出社会秩序井然,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的喜人局面;虽然承受了整整一个夏季的高温烘烤,不少人的皮肤被镀上一层今年重庆最时尚的颜色——“太阳色”,但重庆人的精神和斗志却从来没有如此旺盛、昂扬!百年大旱,是一场考验。考验的结果,是一个奇迹,奇迹的背后,是市委、市政府领导全市人民抗击自然灾害的强大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3.
4.
任泥 《当代党员》2006,(3):10-11
今年1月中旬,从中国四联集团传来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公司自主研发的一套核电站过程控制系统仪表,打破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垄断,使我国核工业领域用上了自产的智能化仪器仪表。长期以来,我国核工业领域大型的自动化控制设备只能依靠从国外引进。四联集团经过几年努力,突破了核心关键技术,陆续推出了核电主控仪表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备。  相似文献   
5.
任泥 《当代党员》2006,(6):54-54
一个单位推荐后备干部违反规定,组织部领导责成干部监督科认真调查,查实后,责令该单位重新推荐上报,将党政正职后备干部由5名调整为1名,副职后备干部由2名调整为5名;两个镇在选拔镇机关中层干部中未按照干部任用有关规定办事,消息迅速反映到组织部。组织部立即派人前往,调查后作出处理意见,原任命无效……合川市委组织部自建立部风监督员制度后,干部任免更加严谨科学,“关”把得更严了。  相似文献   
6.
任泥 《当代党员》2006,(12):11-12
家住沙坪坝区土湾街道京华院社区的王长珍,今年9月主动退掉了每月535元的低保金,因为她在京华院10号附4号开起了米店。爱人到一物业公司当上了水电工。儿子大学毕业后在市内一家报社实习。这一切,都是在社区的帮助下完成的。  相似文献   
7.
任泥 《当代党员》2006,(6):16-16
直辖以来首次召开重庆市科学技术大会,吹响了全面创建“学习型社会,创新型重庆”的号角。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和老工业重地,创新,自主创新,是重庆发展的灵魂。本刊推出这组“特别报道”,为努力把重庆建设成为西部充满活力的创新之都摇旗呐喊。  相似文献   
8.
2006年11月16日,重庆大气环境质量好于二级的天数已达260天,蓝天目标提前44天完成,重庆市环保局上下充满喜庆。重庆人可知道,在数百个日日夜夜里,一支“环保铁军”在关注着城市的环境安全。而铸就这支“环保铁军”的,正是那数年如一日的看似平凡的机关党建工作。  相似文献   
9.
1997年3月14日,重庆成为中国第四个直辖市。然而,直辖之“路”并不平坦。  相似文献   
10.
今年1月11日上午,进城民工吴平生平第一次走进人民大礼堂,与其他25位市民一起旁听了市政协二庙四次会议;而金发碧眼的丹麦驻重庆领事馆领事邵嘉儒和英国驻重庆总领事馆总领事夏添恩,也旁听了于同日下午召开的市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他们成为了重庆重大决策的见证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