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2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一资产经营责任制与市场经济的矛盾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中心的资产经营责任制,在资产的经营活动发生之前,就定下一个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收益增长率目标,要求经营者不但要保证国有资产不亏损,而且有逐年增长的赢利,这是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因为市场经济是风险经济,它有种种的不确定性,任何事先预定的目标最终都会被彻底否定。市场上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目标,要求市场必须满足它的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国有资产的经营者计划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必须能够全部被市场接受;二是产品和服务的价格能补偿成本(保值);三是在成本之外还…  相似文献   
2.
经济动力机制就是社会经济动力结构的各个组成部分和环节,通过相互作用、互相推动促使经济不断发展的形式。一个社会的经济动力结构包括:经济动力由以产生的经济活动主体;经济动力产生的源泉或构成经济动力的内在因素;强化这些内在因素的刺激手段。 社会主义经济不断发展的前提是,社会主义经济动力结构各要素互相统一,相互推动的良好形式。它不仅仅是生产组织者和领导者对增长速度、发展速度的追  相似文献   
3.
用制度均衡模型无法解释国家长期制度变迁,只适合解释单项制度变化.我们对用渐进式制度变迁解释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历史提出质疑,认为应该采用经济变迁范畴描述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国家的经济组织演化、管理体制变化、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根据中国的历史与现实,我们提出了一个体现整体性、动态性和历史特性的组织演进的经济变迁解释框架,认为中国经济变迁过程从企业改革发端、新型经济组织兴起,造成竞争性领域国有企业的退出、农村刺余劳动力转移、农业和工业部门经济增长、国家为适应新兴经济组织的效率而逐项调整基础性制度安排.经济变迁过程是一系列次级制度变化带来经济绩效之后推动基础性制度变化的过程,是对不适应治理制度的制度环境不断改良,以保证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何东霞 《工友》2013,(7):28-29
5年前,初次来到广东打工的90后农民工张智东在工厂不慎被塑料再生机绞伤,造成右手臂伤残。为了工伤认定和取得赔偿,他经历了两次工伤认定、两次行政诉讼、两次民事诉讼,至今工伤认定仍是"死结"。2007年12月,来自湖北省利川市一个小村庄的张智东刚满17岁,就来到广东,成为  相似文献   
5.
在过去十多年的改革中,为了从理论上给市场经济的发展开辟道路,推动国民的思想解放进程,我国经济学界的主流派学者一改过去把计划与市场对立起来的做法,强调计划与市场、公有制与市场的统一性、兼容性。这在理论上为我国公有制与非公有制并存发展、价格双轨制、汇率双轨制、创办以市场调节为主的经济特区以及让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的改革大思路形成扫清了思想障碍,也使市场经济发展有一个统~认识的基础。经过十多年的市场化进程,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但是,正是在市场经济的发展实践中,我们遇到了各种问题。有些问…  相似文献   
6.
何东霞  姚文军 《工友》2014,(1):42-42
“打工地能用,回到家也能用,还不收手续费,这样的卡实用,我们都愿意用。”2013年12月27日,湖北松滋籍农民工雷正直这样评价刚拿到手的湖北建筑灵通卡,成为湖北省首批使用此卡的农民工。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中,农业劳动力的供给接近于无限。也就是说,一旦非农部门和行业对劳动力产生需求,农业劳动力就会源源不断涌向这些部门。长期以来,理论界把这种现象归结为农业劳动力过剩。我认为,这是一种很笼统的提法。劳动力过剩的原因不同,因而劳动力过剩的性质也不同。我把农业劳动力过剩分为绝对过剩和相对过剩两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