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经济学与哲学都是探求人类幸福生活的学问。经济学认为财富增长是达到人类幸福生活的主要途径;而哲学更多地认为幸福生活的本真在于内心的安宁、道德上的至善和人际关系的熔融。经济学的过度使用是工具理性的滥用,而哲学的唯我独尊导致价值理性的专权。只有科学发展观才在两者之间占据着不偏不倚的位置,是沟通经济学与哲学,直达幸福生活的桥梁。  相似文献   
2.
私有财产和私有制度的出现,妇女逐渐成为私有财产的压迫对象和男人的附属物,男权社会由此形成。在中国,自古以来妇女就是父权社会的私有财产,妇女必须遵循统治阶级的各种礼法,然而她们却始终被排除在体制之外。而在西方,基督教产生以来,或者更早,妇女就是男人的附庸和物件,基督教以神的名义征缴了妇女的应有权利。几千年的男权社会,中西方的男权思想竟是如此相似。伴随着性别压迫的,必将是被压迫阶层的反抗。正如妇女问题产生的根源是私有制一样,破除妇女受压迫、受歧视的关节点,同样在于对私有制度的废除。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时代的信源革命导致信息传播的授受关系和信息生成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理想信念教育的环境与传统媒体时代相比更为复杂。对理想信念教育实效的评估必须考虑到新媒体信息传播规律和理想信念的个体发生规律。在效果评估的科学性问题上,量化指标体系尽管在细分(并确立)的问题上会遇到阻力,但它的目标指向了基于客观性基础的理想信念教育的施教者(包括环境)、教育程序(过程)和受教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并且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提高教育组织(包括体现为某种"程序"的组织方式)的自我进化能力。  相似文献   
4.
何华征 《传承》2009,(22):6-7
十月革命后,李大钊开创了把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优良传统。他从妇女与民主、男女互补、妇女解放的途径与理想目标等几个方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初步中国化。  相似文献   
5.
“中国梦”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奋发图强的生产实践、社会变革、文明变迁过程中始终保持高昂战斗激情的精神动力.它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使命,它的灵魂在于指引人民向着“独立-富裕-幸福”的方向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6.
现代性只能是一个特定的名词,它的内涵源于自工业革命至今的时代特征。全部近现代思想史,思想家们都只是在用不同的方式叙述着现代性,以至于一个如此简单的词汇内涵变得如此复杂。然而,纵观各种关于现代性的叙述,唯有个体主体性才是其中的主轴。马克思的资本叙述为现代性的个体主体性的反思奠定了马克思主义解读的基调,事实上也是最为深刻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现代性的发育,而健康发育的关键在于处理好世界主义的普遍原则与中国特色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高兹生活在资本主义发展迅速、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共存于世的历史时代,随着工业文明的进一步发展,生态危机在世界范围扩展开来。在高兹看来,由于技术、市场等被资本家操控而失去理性发展,成为生态危机的罪魁祸首。资本操控下的经济理性的过度使用,是人类永续发展的宿敌,只有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制度,才能遏制生态危机的逆袭。高兹的思想有着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党的十八大确立的生态文明战略,再一次印证了社会主义舟资本逻辑的超越。  相似文献   
8.
现代性是当今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在各种现代性叙述与谋划中,辩证思维方法是有效的研究和问学工具。现代性既是结果,又是一场未完成的谋划。作为结果和作为某种现代属性之预设的现代性始终都充满着辩证逻辑的理路,离开辩证恩维,就不可能在客观历史的辩证运动中找到科学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一定意义上,辩证思维方法也是一种研究立场。  相似文献   
9.
人类社会经历了三种知识生产的基本方式——神秘主义权威生产、科学主义理性生产和联结主义个性生产,它们分别建基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的内在发展逻辑。当前信息社会方兴未艾,文化体制创新要顺应知识生产方式的变化,以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知识生产的时代变局对文化体制创新提出了诸多要求,文化民生、文化市场、文化资本、文化个性等成为新时期文化体制创新中的重要内容。赋予"文化"以人格权、获利权、发展权,并融合文化体制中的权责关系、权效关系,它将有力地推进构建适应信息社会新形势新要求的文化体制。  相似文献   
10.
"中国梦"是一种国家理想,它牵引着社会的发展方向。"好经济"是一种群众期盼,与经院经济学家的理论构思有着较大的差别。"中国梦"与"好经济"的现实基础和实现力量具有一致性,那就是生产实践和劳动人民。然而,这二者又不是一个层面的内容,"好经济"既是"中国梦"型塑和拓展的前提,也是"中国梦"的此岸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