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9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百子巷     
<正>百子巷是重庆城内比较典型的街坊。民国初年,因此处小巷子多,故名百支巷。后按谐音,并取多子多福之意,更名为百子巷。百子巷通较场口、和平路,街区范围很大,周边过去有四贤巷、会府街、铜鼓台、黄荆桥街、棉絮街、走马街、学院街等街巷。民国初期,老城设9个坊,百子巷属第九坊。1935年9月,改坊、厢为联保,在今市中区境内设立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第四区,区下设25个联保,百子巷属于第四区观音岩联保。1939年5月,重庆市设12个区,改联保为镇,受区署领导。当时的市中区包括了第一区、第七区和第八区的一部分,共设有27个镇,这27个  相似文献   
2.
中山古镇     
正中山古镇,坐落在重庆市江津区境内笋溪河畔。这里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沿河完整地保留着1100多米长的老街。古镇老地名叫三合场,据县志记载,自康熙三十三年起,三合场一直是封建王朝基层官府管理机构所在地。其地靠近贵州和四川的合江、綦江等地,又有水运码头,各种物资在此集中后,通过水路和陆路运出。当时镇上十分繁荣,至今还保留下来一些手工作坊,如铧厂、锅厂、铁匠铺、机房、染坊等。  相似文献   
3.
兴隆古镇     
正兴隆古镇位于重庆市奉节县南端,与湖北省建始县毗邻。这里平均海拔1206米,山地气候特征明显,冬冷夏凉。距离著名的奉节天坑景区14公里,距地缝景区仅2公里。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孕育了雄、奇、险、秀的兴隆山水。兴隆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古称"三脚坝",后改称"三角坝"。因地处川鄂边界,历来商贸繁荣,是川鄂边界重要的物资集散中心。当地盛产党参、贝母、烟叶等名贵药材  相似文献   
4.
老码头位于南岸区,东靠建业岗,南连新码头,西临龙门浩码头,北撞枣子;弯.老码头设立较旱, 曾为龙门浩与对岸望龙门之间的一个渡口. 重庆开埠后,英商企业主德乐洋行以"永租"方式在龙门浩修建码头、仓库和厂房.1904牢,主德乐洋行将码头、仓库等转让给英商企业隆茂洋行经营.  相似文献   
5.
6.
凯旋路     
<正>凯旋路古名三圣殿,清代此处设有为军事需要服务的急递总铺。此路是连接重庆城上下半城的主要道路,1 940年由重庆市工务局主持修建。中途因物价飞涨,工程资金不济而停工一段时间。1942年初复工,4月落成。凯旋路长约730米,沿线老地名有东征桥、联升巷、新火巷、黄楼、玉带桥等。道路落成后,几个老地名被合并,以抗战胜利之意命名凯旋路。始建于元、重建于明的东华观藏经楼位于凯旋路64号。20世纪20年代,国民政府军官学校设在玉带桥。  相似文献   
7.
沧白路     
<正>沧白路原名炮台街,后改为建国路。清末,此处城墙上建有条石砌筑的炮台,安放的铁铸大炮人称"三将军"。1943年12月25日,为纪念重庆籍辛亥革命元老杨沧白,更名为沧白路。沧白路紧邻嘉陵江,位于20多米高的悬崖上。悬崖下的斜坡,分布着洪崖洞、天成巷、纸盐河街、千厮门行街、镇江寺等街巷。临沧白路崖壁上过去建有不少吊脚楼,靠崖的人行道有一座烈士纪念碑,是为纪念辛亥革命义士、曾任重庆蜀军政府都督的张培爵而建。  相似文献   
8.
池谷冲碉楼     
正池谷冲碉楼地处石柱县石家乡黄龙村,建于1931年。碉楼面阔三间12米,进深一间6.5米,通高约14.5米。该建筑过去有五层高,顶层是箭垛子和四面开敞的哨楼,后被拆除。其下两层用条石作墙,高约7.2米,上两层用泥土筑墙,外抹白灰,与石墙高度相同。碉楼每层有活动楼梯上下,楼层之间设有防御用的盖板。碉楼大门高2.3米,宽0.97米,木门用青冈木制作,表面  相似文献   
9.
铁山古镇     
正铁山位于重庆市大足区西北边缘,与荣昌和四川安岳相连。这里地势较为平坦,交通方便,又处于三地交界,在历史上曾是一个十分繁华的乡场。铁山镇原名铁山坪,始建于清嘉庆年间,最初有江西丰成蔡氏家族在这里修建蔡家油房,后由油房发展到染房、烤酒房。通过若干年的建造发展,逐步形成古场镇的规模和风貌。古镇以大步廊檐出名,大步廊檐街全长500米(现存约300米)。街两边房屋基本对称,均为穿斗木楼,多为两层,  相似文献   
10.
白象街     
<正>白象街位于重庆的下半城,是清代和民国时期重要的商务、商业街区,也是重庆最早的富人区之一。1890年,中英签订《烟台条约续增专条》,重庆开辟为通商口岸。白象街靠近官府,濒临太平门水码头和城市干道,许多洋行、银行、海关报关行、保险公司、轮船公司、运输公司以及火柴、洋碱、煤油、电灯等公司在此设立。据当时统计,白象街仅轮船公司就有二十来家。白象街是报刊业集中之地。包括:1897年10月创办的《渝报》,1921年2月创办的《新蜀报》,1939年2月创办的《新蜀夜报》,1941年4月创办的《全民周报》,1945年4月创办的《世风周刊》。1945年8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