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11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1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现代育儿理念的不断渗透,父亲参与儿童照顾的现象和行动越来越多。父亲关爱、全职爸爸、奶爸等新的父亲形象与父职实践不断涌现,新旧父职话语与父职实践正在同一时空上演。儿童照顾中父亲参与的增多,与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同伴群体的示范带动、社会福利政策的推动、女性参与劳动力市场竞争和男性照顾的优势地位发挥等息息相关。更好地促进儿童健康成长,需要唤醒儿童照顾上的父职自觉,让更多的父亲参与到儿童照顾实践中来、确保父爱在场,竭力撑起儿童照顾的"半边天"。  相似文献   
2.
3.
基于对湘中H村新生代农民工两地分居的实证考察,探讨新生代农民工两地分居问题,认为:新生代农民工两地分居是综合因素的制约而非经济因素的主导、是被动的自愿而非主动的选择、是被逼的无奈而非理性的选择;两地分居给新生代农民工的家庭、婚姻和心理等都带来了巨大影响,我们要正确地看待和处理新生代农民工两地分居问题。  相似文献   
4.
税费改革后,农村村级政权不断弱化,村级组织不同程度缺位。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又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改革并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为此,笔者在湘中地区调查发现,后税费时代,一些地区为解决村级政权弱化所带来的问题而聘请和挖掘了关心村庄公益建设和热心为村民服务的“热心人”,他们为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建设和谐农村发挥和仍将发挥重大作用。当下任务不是无谓争论诸如合村并组、取消小组长等乡村改革之利弊,而应着手解决补位问题:即寻找体制“外人”。  相似文献   
5.
作为“问题青少年”的街角青年研究和作为“乡村问题”的乡村混混研究均是作为“问题研究”的“越轨”青年研究。街角青年、乡村混混等“越轨”青年群体的生长,主要是源于社会转型后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缺位、主导性公共舆论的缺失与社区内部惩罚性机制的缺乏。乡村混混与街角青年的存在,已经不是单个现象,而是一种社会病。从社会病视角去看待、研究被添上“越轨”标签的青年群体,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知和理解“越轨”青年本身。  相似文献   
6.
在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创新城市社区治理成为一个重要的时代课题。巨变中的城市社区治理以及城市社区党建,有着发展的诸多便利,同时也需应对巨变所带来的诸多挑战。创新城市社区党建,推动党建引领社区治理落到实处,进而提升城市社区治理质量,就要注意处理好社区党建与社区自治、社区党员与社区治理、社区党建与社区动员的关系。把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社区治理优势、基层治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就要在党建工作方式创新中做强做实基层党建、通过社区党建将社区及社区党员有效组织起来、在增强党员与社区关联中优化社区党建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7.
税费改革以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农村干部队伍构成发生了一些新变化。其中,不在村干部的出现即是典型。基于前期田野调查与研究,文章对不在村干部的内涵、产生背景、基本类型及其对乡村治理的影响等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并就如何看待和应对干部不在村问题进行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8.
作为改革启动后中国乡村社会中的重大社会事件,进城务工对青年农民的生命历程产生重大影响。社会流动作为农村青年婚变的结构性背景,为农村青年婚变逻辑的转变营造了土壤。从伦理本位到权利本位的生成、转向与演变,既是当前农村青年婚变的基本逻辑,也是当下中国乡村社会转型与农民价值观念转变的主要趋向。  相似文献   
9.
论陌生人社会的治理:中国经验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绍辉 《求索》2012,(12):216-217
陌生人社会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的结构转型,给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带来了道德真空填补、社会信任重构以及基层治理变革等难题。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就要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模式,以契约规则规范陌生人社会中的行为、以现代信任文化融洽陌生人社会中的关系及以责任意识唤起陌生人社会中的道德良知。  相似文献   
10.
“无地青年农民”是在特定社会制度形式、社会发展阶段和社会变迁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新型社会群体。本文就无地青年农民的基本类型、社会流动及其影射的制度困境等进行了解读与分析。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促进无地青年农民健康成长与有序流动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