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1篇
中国共产党   35篇
政治理论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蜀 《各界》2010,(4):80-83
文化大革命初期许多地方流行过一首显然是由成年人代作的“童谣”:炮轰爸爸/火烧妈妈/全家改组/我来当家。这首戏谑性的童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当时家庭关系普遍受到这场“大革命”冲击的现实。不过,真正的现实远比这简单的童谣所能反映出来的情况更加严峻,更加残酷。’  相似文献   
2.
在进入香港回归倒记时的今天,本刊特推出连载《香港大营救》。香港今日的经济奇迹众所周知,香港昨日的胜利大营救便非尽人皆知了。这就是周恩来成功策划、指挥的800名文化精英在日本海陆封锁下、日伪顽匪四面夹击中胜利撤向大后方的历史奇迹!  相似文献   
3.
公元1925年。四川省岳池县城关大北街,一座朴实的平房宅院内。 一位行将走完生命历程的老人,对守在病床前的年轻人作了最后的嘱咐,并伸出颤巍巍的手,交给年轻人一枚光彩熠熠的玉佩…… 老人是岳池县著名藏书家陈瑶圃。年轻人是他的孙子陈树棠。 陈瑶圃是岳池县当时最有学问的读书人,他一生视书如命,酷爱收藏,多年来积累了各类书籍上万卷。为了收藏这些书。他省吃俭用,将宅院内的五间住房改作了藏书室。起名为“瑶圃书斋”。他深信宋  相似文献   
4.
挚友     
在迷雾笼罩的陪都重庆,有一个被广大文艺工作者视为挚友的共产党人。一个年近七旬的老共产党员,在被错认为儿子的时候,写下了一封感人至深的信。一个年轻的女共产党员,以她心灵的美征服了陪都的外国记者群,战士的心灵在无私奉献所承受的痛苦中升华……  相似文献   
5.
何蜀 《法制博览》2011,(17):70-71
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的《周恩来书信选集》中,有一封周恩来在1970年5月27日给国务院直属口军代表丁江的信,信中写道:  相似文献   
6.
师表     
他是一个普通的老师,但又是一个难得的好老师。在一些人忙着把师德、师道都拿去与市场经济“接轨”的时候,他那些平凡而闪光的言行更加令人起敬。  相似文献   
7.
何蜀 《红岩春秋》2000,(1):52-54
《晚霞》杂志1999年第11期发表的穆仁《罗广斌是被“四人帮” 迫害致死》一文,作了一个不容置疑的结论:“事情已经很清楚:罗广斌是被‘四人帮’迫害致死的。”  相似文献   
8.
何蜀 《廉政瞭望》2012,(2):72-73
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不久拍摄的故事片《戴手铐的旅客》中有这样一个颇有趣味的细节:一个戴红袖章的红卫兵姑娘在水果摊上东挑西拣地选大苹果,售货员大嫂不耐烦地对她喊:"要斗私批修!"红袖章姑娘则回敬她一句:"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  相似文献   
9.
沈安娜按照周恩来、董必武的指示,找到在浙江省政府时的老上司、此时已是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的朱家骅,请他安排工作,却意外得到进入国民党核心机关的特别介绍……  相似文献   
10.
沈安娜的上级联系人突然被捕,虽然她沉着应变,没有暴露身份,但却与上级失去了联系。她和华明之相濡以沫,在艰难的等待中熬过一年又一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