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有无得当的教育方式,也是关系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重大问题.当前,我国的教育正处在全面规划与改革之中.从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这是中国教育改革全面性的集中体现,这是民族图强的重大之举.本文仅就素质教育产生的背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以及素质教育的实施问题,作以探讨.1 “素质教育”这一概念是80年代中期提出的,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  相似文献   
2.
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日本帝国主义取代了沙俄的殖民统治,从此,旅大地区被划为日本帝国的版图,并沿用沙俄的名称,称大连、旅顺、金州等地为“关东州”.日本殖民当局开始在旅大地区兴学堂,办教育,以教育侵略的手段强化和巩固殖民统治.以傅立鱼为首的旅大地区的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针对日本殖民当局的教育侵略政策,率先成立了中国独立的社会教育团体——大连中华青年会,在旅大人民反对日本殖民统治,振兴教育的斗争中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3.
1920年9月11日,年仅16岁的邓希贤(邓小平当时的名字)同200多名中国青年,从上海乘邮船,远渡重洋,去法国求学.历时18天,于10目19日抵达法国南部港口马赛.受语言条件和经济条件的限制,邓小平这批青年被分配到法国北部诺曼底的巴耶中学,这是一所市立学校,学膳费相对低些.邓小平就是在这所学校里开始了他的法文课程的学习.由于邓小平学习刻苦,加之有较好的语言环境,经过不长时间,他的法语水平就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1909年11月间,屈伯川诞生在四川 省沪县衣锦乡。7岁到16岁在家乡读四书、五经与《资治通鉴》等古书,我国古代文明给了屈伯川最初的精神滋养。1925年已是“五四”运动后的第六个年头,一股新风吹到了这个四川的偏僻农村。帮助屈伯川补习高小数学和英文的一个表兄,给他介绍了全国形势,引发了他要到省外去考大学、见世面的愿望。取得父母同意后,跟随表哥一起到了南京。经过认真的准备,屈伯川考上了国立东南大学(中央大学前身)附属中学初中二年级插班生。寒假后由于学校停办,才上了一学期“洋学堂”的屈伯川不无遗憾地辍学回家。但新的思潮已经在青年屈伯川的头脑里发生影响。为了继续深造,在半年时间里他闭门不出发奋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