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6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儒家文化作为几千年来传统文化中最有价值的思想体系之一,依然在当今社会时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相似文献   
2.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基础,是维系社会协调发展的道德基准,是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经济和社会活动有序展开的保障。然而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却出现了道德困境,为此必须提倡和弘扬儒家诚信伦理,这对于解决当代中国人的道德困境构建和谐社会有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社会出现了严重的道德危机。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视角看,社会道德从理论规范转化为社会实践存在着一个完整的认识运行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关联中断就会出现问题,这正是处于转型期的中国产生社会道德失范问题的原因所在。因此,应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采取有效对策,通过影响和作用于该系统的"三大要素"使其相互紧密衔接,促使道德系统良性运转,进而逐步解决社会道德失范问题。  相似文献   
4.
早在上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将诚信纳入人类交往的基本道德范畴。诚信是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基础,是维系社会协调发展的道德基准,是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经济和社会活动有序展开的保障。然而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诚信缺失现象,因此我们必须提倡和弘扬儒家这一优良的诚信道德,这对于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现实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均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国社会出现了严重的道德危机。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视角看,社会道德从理论规范转化为社会实践存在着一个完整的认识运行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关联中断就会出现问题,这正是处于转型期的中国产生社会道德失范问题的原因所在。因此,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采取针对性的对策,通过影响和作用于系统的"三大要素",使其相互紧密衔接,促使道德系统良性运转,进而逐步解决社会道德失范问题。  相似文献   
6.
"灌输"是一个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很多人认为"灌输"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方法。笔者认为,灌输论是一个原则。恩格斯在《新道德世界》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灌输"的概念,并对向工人阶级传播社会主义思想给予了高度评价。考茨基在谈到奥地利社会民主党新的纲领时也对灌输进行了阐述,他指出社会主义意识不是从无产阶级斗争中自发产生的,而是从外面灌输进去的,这无疑是对马克思主义灌输论的丰富和发展。把灌输思想进一步系统化而形成完整理论的是列  相似文献   
7.
冯淑慧  魏振波 《工会论坛》2007,13(3):128-129
儒家的诚信伦理作为一种重要的道德资源在当代中国依然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和影响,但由于它植根于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和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族伦理文化,人们很难超越血缘关系的局限,对家庭之外的人产生信任。而在商品交换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社会,直接要求人们彼此之间相互信任。可见,要使儒家的诚信美德在现代社会焕发出生机,就要实现儒家诚信伦理观念层面、生活层面、制度层面的现代转化。  相似文献   
8.
诚信是儒家伦理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但由于农业社会条件下人的主体性的缺失,传统儒家诚信在传统社会中形成了某些带有时代烙印的特点。现代中国的社会伦理生活经验表明,儒家诚信伦理虽然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但它作为一种重要的道德资源仍有价值,仍具有合理的可借鉴的成分,不应当被简单抛弃,经过合理的转化、更新必然能适应当代社会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要遵循"人类—社会—自然"的生态思维方式,利用"外显—渗透—协同"的系统糅合方法,普及"意识—规范—素质"三位一体的教学内容,实现"思维—方法—内容"的三重耦合,让生态文明理念扎根大学生思想。  相似文献   
10.
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视角看,社会道德从理论规范转化为社会实践存在着一个完整的认识运行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关联中断就会出现问题,这正是处于转型期的中国产生社会道德失范问题的原因所在。要采取针对性的对策,通过影响和作用于系统的"三大要素",使其相互紧密衔接,促使道德系统良性运转,进而逐步解决社会道德失范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