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1篇
  2023年   2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当前我国政府正全力推行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政策手段主要依赖宣传劝导与经济激励。鲜有文献检视行为助推政策对我国居民垃圾分类的影响。基于浙江省Q市近3600户家庭的田野实验数据,系统评估社会规范策略对垃圾分类行为的效果。该策略利用个体从众心理,旨在通过披露社群中大多数成员对目标行为的遵从与认可,促使受众改善行为。研究发现,社会规范策略显著提高了家庭垃圾分类参与水平,且策略效果在环保偏好或社会资本较弱的人群中更强。该策略不仅具有即时效应,在干预停止后仍发挥持续影响。进一步的成本效益分析表明,社会规范策略相比传统政策手段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研究结果确证了社会规范策略的高效性,深化了对行为助推政策作用机理与适用条件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城市生活固体废弃物的治理不仅衡量着一座城市的综合治理水平,而且彰显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对于备受"垃圾围城"困扰的我国城市更是迫在眉睫的严峻课题。杭州市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两家再生资源企业在废弃物回收和治理模式方面的异同显示:一方面,政府作为"元治理者"在废弃物处理链条后端的适当撬动可以为整条处置链上市场机制的启动和社会主体的参与创造条件,从而大大提高废弃物治理的市场化水平;另一方面,"互联网+"时代为废弃物回收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使参与者有了更好的平台,同时也为城市生活固体废弃物的治理机制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气候变化关乎人类生存与发展,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作为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参与国,我国持续推进减排降碳制度建设。碳减排政策的成功取决于公众支持,探析公众支持度的影响因素对提升施政效果至关重要。虽然相关文献日益丰富,但经验证据呈现高度碎片化,缺乏对潜在因素的综合性分析。同时针对我国公众碳减排政策态度的研究十分匮乏。基于此,构建了更加系统的分析框架,检视政策信念、气候变化信念、环境心理学特征、情境特征等四类维度共十一个预测因子对碳普惠与碳税公众支持度的作用。杭州市居民大样本调查结果表明,相比于碳税,民众更支持碳普惠,认为普惠制更有效和公平。政策有效性与公平性感知是影响公众支持的两个关键因素,分别解释了15.4%和17.1%的碳普惠支持度方差,21%和20.2%的碳税支持度方差,其他因素作用较弱,解释力仅在0.1%至1.1%之间。上述发现对我国碳减排政策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