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11篇
外交国际关系   55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12篇
政治理论   22篇
综合类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日本国内政治思潮的深刻变化是影响21世纪初中日政治关系的重要因素。冷战后,日本政治右倾化伴随强烈的民族主义引起日本对华政策倒退。小泉执政期间,日本决策机制受到首相个人因素过度左右,加剧了中日矛盾。这已引起日本社会特别是有识之士的警惕。安倍晋三是在日本政治右倾化思潮背景下起步从政的,既受到这股政治思潮的熏陶,也目睹它给日本内政外交造成的创伤。安倍当选日本首相后不能不考虑摆脱小泉外交的后遗症,改善对华关系。日本政治右倾化受到一定抑制后,中日政治关系便趋向改善,而中日政治关系改善有利于抑制日本政治右倾化;但若日本政治右倾化再度抬头,中日政治关系可能出现反复。  相似文献   
2.
2006年,国际格局调整加快,世界热点问题升温,大国协调进一步展开,中国外交硕果累累。2007年,世界将进入深度调整,国际形势总体趋向缓和,但局部紧张可能加剧,尤其是伊朗核问题有可能升级,中国外交则在面对新机遇的同时有可能遭遇更复杂的挑战。鉴此,《现代国际关系》编辑部于2007年1月6日举办“2007年国际大势前瞻”研讨会,特别邀请30多位京内外专家学者在总结、回顾2006年国际形势的基础上,着重对2007年国际形势及中国外交的变化趋势进行前瞻性分析。现将研讨会主要观点辑录如下,以期有助于读者更准确把握国际形势走向。  相似文献   
3.
刘江永 《东北亚论坛》2020,(3):3-16,127
在世界大变局中,战后国际格局重大变化的主要标志是“世界老二”易位。苏联、日本皆不例外;21世纪以来欧盟也由盛转衰。未来国际格局可能有三种前景:1.中美两极对抗体制;2.中美竞争合作的“两极多元体制”;3.世界各大力量多元并存,构建多元一体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这要看世界潮流是走向和平多边主义还是暴力多边主义。中国实现伟大复兴后的战略选择是“济弱扶倾”,为世界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安全做贡献。日本面临的战略选择是:继续在《日本国宪法》下走和平发展道路,还是修改宪法,成为“能战国家”的一员,加入暴力强权的多边主义?坚持开放的地区主义与国际协调,还是搞排他经济集团,远交近攻,以中国为竞争对手?利用中美对立从中渔利,还是促进中美协调而避免在中美之间“选边站”?妥善处理中日两国围绕钓鱼岛归属认知争议和台湾问题,还是重走历史老路?囿于冷战思维和传统权力政治的现实主义决策逻辑,同中国搞战略对抗,还是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的新安全观,与中国加强合作?这些战略选择将关乎未来30年的中日关系。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安全目前已成为中国国家安全的新理念。习近平主席近期在上海亚信峰会的重要讲话,提出了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的亚洲安全观。这可以概括为可持续安全四项基本原则,堪称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继承和发展。理解可持续安全的真谛,有必要从国际战略的视角予以解读。邓小平30年前提出的两大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伴随国际安全形势的变化,如今可以概括为安全与发展。可持续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同样重要。非传统国际格局的出现及矛盾激化,迫使美国调整在传统国际格局内的政策优先顺序。中美谋求可持续安全有利于新型大国关系的建立与发展。中国弘扬可持续安全理念可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5.
日本安全与外交政策问题专家、京都大学教授高坂正尧去年9月访华时,曾就美苏中导条约签署之后的国际形势等发表看法,现将其主要观点介绍如下: 一、出现以经济为主导的“新缓和”征兆这次“新缓和”的征兆有以下特点: (1)美苏现均将削减庞大军费作为重建本国经济的优先课题。长期以来美苏将资源过多地消耗于政治争夺,现双方已感到厌倦。美苏将更加重视各自的经济利益和彼此的  相似文献   
6.
克林顿访华与中美日关系新趋势刘江永今年6月美国总统克林顿成功访华,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将于秋季访日,这是今年亚太地区的两大外交盛事。它标志在新旧世纪交接期,中美日三大国之间的关系正进入一个良性互动的新阶段,出现令人瞩目的新趋势。一、中美日全面交往制度化...  相似文献   
7.
尽管中日关系还可能经受各种风浪的考验,但中日友好是民心所向,历史之必然 2008年中日关系迎来重要的机遇之年。胡锦涛主席即将实现他访日的春暧之旅,但两国关系也仍面临诸多挑战和考验。当前的中日关系可谓喜中有忧,爬坡前行。中日关系可喜的方面是,日本福田内阁执政以来积极推动对华关系。福田首相去年年底访华,受到中方热烈欢迎,成功地实现了迎春之旅。福田内阁是  相似文献   
8.
一场无悬念选举 2006年9月,日本政局再度进入多事之秋.一场基本上没有悬念的自民党总裁选举战已经开始并将于9月下旬揭晓.日本现任官房长官安倍晋三当选下届自民党总裁已成定局之势.另外,日本第一大在野党民主党也将改选党首,小泽一郎将继续连任.在接下来日本国会举行的首相提名选举中,由于自民党拥有众议院多数议席,因而自民党总裁将当选小泉之后的日本新首相.日本政坛持续5年多的小泉时代将让位给日本政坛上的新星--安倍晋三.小泉之后日本的政策走向与中日关系是国人关注的新焦点.  相似文献   
9.
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日本几乎一直是我国最大的经贸合作伙伴。90年代将是中国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和日本经济继续调整的10年,也将是世界经济集团化、区域化进一步发展的10年。面向新世纪,中日两国相  相似文献   
10.
苏联解体后,对世界脉搏变化反应敏感的日本显得颇为慎重。一些学者和战略专家正重新审视多变的世界,认真思考国际大格局的演变趋势、新的主要矛盾及日本的战略选择。 苏联解体后的国际新格局 日本各界几乎一致认为,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两极体系已彻底瓦解;海湾战争则表明美国一极主宰世界也不可能。但对国际新格局的看法则不尽相同。有人认为世界将形成日美欧三极主导的多国共管体制。有人主张世界将随着跨国公司的发展和人、财、物流动的加强而进入“无国界经济”的时代,各国主权将相对缩小。也有人认为,由于美国力量下降,国际体系将以联合国为中心。还有人提出世界格局现既非两极,也非一极,更非多极,而是一种所谓“无极”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