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中国共产党一贯高度重视党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面貌问题,始终坚持党的思想建设,不断化解党内"精神懈怠危险"。当前,党内存在的精神懈怠问题,必须引起全党同志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明确要求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我们一定要把化解"精神懈怠危险",作为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一项长远性战略性任务,常抓不懈。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历史上,儒家强调贤人治国.重视为官者的道德品行修养,留下了诸多名言,如孔子的“身正令行”,孟子的“贤者在位,能者在职”.苟子的“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等,因此.有的人认为法家重视法的执行,法的制度化建设,但反对“尚贤使能”,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哲学的形成,当前国内有两种"主要观点":一是认为马克思哲学是先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到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再到实践唯物主义的观点;二是赞同列宁的两个转变"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观点.文章在分析"主要观点"的基础上,认为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建立是一个从现实出发、以现实为立足点的过程,具体地说,在这个过程中又分为五步,分别是新哲学的种子、新哲学的胚胎、新哲学的孕育、新哲学的萌芽、新哲学的长成.  相似文献   
4.
精神懈怠现象的出现既有一般性根源,又有特殊根源。作为一个政党,保持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则事关群众利益,事关大局发展和国家命运。精神懈怠不仅在现实中客观地存在着,而且还作为最大的危险威胁着党的执政。因此,如何防治精神懈怠不仅是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水平所亟待解决和刻不容缓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人民政协理论是以人民政协组织及其工作为研究对象,揭示其产生、发展及活动规律的科学理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宁在建立无产阶政党及巩固社会主义政权的过程中,提出了许多合作协商的有益思想。如何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是当时列宁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团结奋斗也是当下中国共产党正在经历的重大课题。求同存异的大局观、独立领导的实践观、灵活合作的辩证观是人民政协理论对列宁政党理论的相承之“脉”,从形成完整科学体系、开创长期合作制度、拓展时空界限维度等方面来看,人民政协理论有别于列宁政党理论中的合作协商思想,体现了创新之“进”。  相似文献   
6.
刘维春 《新视野》2016,(4):61-66
长期以来,西方部分理论家认为列宁民主理论是列宁头脑发热的产物,从根本上缺乏思想的来源性。这种看法是完全站不住脚的。列宁民主理论的思想来源十分丰富,既受卢梭社会契约民主思想的影响,也是对马克思、恩格斯民主理论的总体继承,是对卢森堡"自我集中制"的部分借鉴,也是对卡尔·考茨基"纯粹民主"的全盘否定。从现实基础来说,列宁的民主理论是对欧美各国工人政党的认识与思考的直接结果,也是对俄国传统革命文化的把握和反思。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人们对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理解不仅存在着文本视域的单一性缺陷,而且在内容的解读上也一致把对立统一辩证法看成是该理论的核心,从而遮蔽了列宁理论的历史原貌。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无疑是一个可以从多种角度加以理解、内涵丰富多彩的重大课题。本文试图从1914-1917年相关著作中,从否定之否定辩证法的大逻辑出发,对列宁的帝国主义论的核心内容做出全新解读。  相似文献   
8.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它不仅是各类政党保持生机和活力的关键,也是执政党稳定执政地位的核心。近几年来,国外政党纷纷注重和加大党内民主建设的步伐,并且取得一定的成就。国外政党加强党内民主的经验并不意味着同我们毫不相干,恰恰相反,他们的经验和探索不仅对于我们认识党内民主基本规律、判断各国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差异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民主建设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对党内民主探索的过程既是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丰富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也是对列宁民主理论的继承和超越的过程。列宁的党内民主思想不仅为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的形成提供了理论来源与实践依据,而且也为今天的民主改革提供了指导方向和原则。历史地看,中国共产党人的过人之处就在于在秉承列宁民主思想的同时,更把对其的超越和创新放在了首位。近年来,中国共产党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选举制度的创新、党的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监督途径的多样化、基层民主的培育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