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坚持用宏伟事业凝聚人才,用良好环境感召人才,用优质服务吸引人才,用合理待遇激励人才,努力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气氛;坚持用事业激励人、用感情凝聚人、用待遇吸引人,给德才兼备的人压担子,给实绩突出的人搭台子,给群众公认的人铺路子,让优秀人才不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2.
徐平  包路芳 《人民论坛》2011,(11):22-25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坚持用宏伟事业凝聚人才,用良好环境感召人才,用优质服务吸引人才,用合理待遇激励人才,努力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气氛;坚持用事业激励人、用感情凝聚人、用待遇吸引人,给德才兼备的人压担子,给实绩突出的人搭台子,给群众公认的人铺路子,让优秀人才不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文化比较的视角,解读东西方在公私分野上的不同取向,从而构建起完全不同的社会制度。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就具有崇公抑私的伦理道德传统,体现出社会建构上的群体本位特征。面对近代以来亡国灭种的挑战,马克思主义与传统的天下为公相结合,蕴育出公而忘私的共产党集体担当精神,促使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面对全球化时代的新挑战,进一步发展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文化内涵依然是立党为公的根本理念,坚守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相似文献   
4.
"城中村"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特有的过渡形式.当前,在北京市"城中村"改造过程中,流动人口随着城市的扩张而居无定所,不断向城市边缘地区迁移.推动流动人口融八城市,要逐渐打破制度性障碍,以"城中村"改造为突破口,制定和实施包括外来人口在内的城市规划;融入社区是流动人口最终融入整个城市的前提,要充分发挥社区融合作用."城中村"的存在,使得城市包容性增强,应该正视"城中村"的存在,以降低城市化的成本,从而加快中国城市化进程,使各个阶层最大限度地从城市化的积聚效应中获益.  相似文献   
5.
包路芳 《理论前沿》2007,494(5):47-48
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普遍出现的"城中村"现象,集中了社会转型时期的各种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本文根据北京市海淀区挂甲屯的实地调查,对"城中村"的形成和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