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2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危琦  虞新胜 《求实》2006,3(12):46-50
作为一种信仰,马克思主义与历来的宗教信仰有着本质的区别。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科学与信仰的统一,是信仰活动和现实生活的统一,是个人和社会的统一。正确认识信仰的本质和内在机制,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性,从理论认识、信仰教育和行为追求等方面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2.
情感因素是信仰的基本范畴,这一范畴经历了由被动到主动的发展演变过程.马克思主义把它放在实践的角度来考察,科学地揭示出它的健康积极的一面.在马克思主义信仰中,情感因素起着动力作用.没有它的介入,信仰是不可想象的.它与宗教等信仰中的情感动力作用具有诸多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虞新胜  危琦 《长白学刊》2014,(6):97-102
以能力的大小、资源的占有多少为衡量标准来界定的弱势群体,是目前常用的概念。但这一概念缺乏对弱势群体形成的根据分析。能力的大小、资源的占有多少离不开机会的公平与否。机会不公平才是弱势群体形成的主要因素。农民工数量最多,被视为弱势群体的最大主体,其形成关键在于制度束缚下的机会不公平。正义制度不仅仅是形式、工具意义上的"善",更是实质、内容意义上的"善"。制度正义视域下机会公平也应关注形式公平与实质公平的统一。政府在改善农民工弱势地位方面,不仅有物质上的帮助,更在机会上创造平等条件,注重正义制度的设计,积极为农民工创造规则公平与起点公平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论邓小平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基础的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危琦 《求实》2005,2(11):7-10
政治合法性问题是执政党研究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的党的意识形态,为执政的合法性提供了思想基础,通过经济建设增强执政绩效,为执政的合法性构建了物质基础,通过加强党和国家各项制度与法律的建设,为执政的合法性奠定了法理基础,通过党风建设凸现执政党的价值取向为执政的合法性构筑了道义基础,通过制定新时期统一战线思想为执政的合法性提供最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一系列重构使得中国共产党成功应对了“文革”结束后执政合法性资源流失的局面,对新时期巩固党的执政合法性基础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