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纲要》的第九章第二节专写了一个目;“实践和主体、客体”。这是《纲要》出版前国内各种哲学教科书中没有这样写的。为什么要讲这对范畴?它和物质与意识,认识和实践这两对范畴是什么关系?有些同志觉得不大清楚。这也难怪,我国哲学界长期没有注意这个问题,近年,才对这个问题开展讨论。我们对一些基本问题的看法上也还有较大的分歧,还有必要进一步作深入研究。现在我仅就《纲要》编写过程中涉及到的问题谈几点个人看法。第一点,为什么要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一节中写上主体和客体这对范畴。  相似文献   
2.
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唯一”的或者不是“唯一”的,这个问题在国内外都有争议。其中有一种值得商榷的意见认为,把实践标准说成是“唯一”的,太绝对了,贬低了逻辑证明的作用。在他们看来,逻辑证明也是一个检验真理的标准,至少是一个“派生的标准”,或“第二性的标准”,只有从归根到底的意义上,才能说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的最终的标准。 我们想对这个问题谈点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