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社会主义观”是学术界的常用概念.由于它对现代中国之思想、社会和政治制度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对中共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研究已成为一个带有持久意义的学术领域。然而,就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而言.社会主义思想之“断裂”似乎已成为一个无需论证的先验前提,迄今为止,研究者尚未对其进行基本的理论界定和深入的学理探讨.这实际上产生了思想观念、论证理路上的某种空白区间。  相似文献   
2.
延安时期是翻译出版马列著作最有成就的时期之一。该时期翻译出版的马列著作主要包括"马克思恩格斯丛书"10卷本和《列宁选集》16卷本,以及马列经济、军事、哲学和文艺等方面著作。这些译著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为中共切实有效地推进学习运动、进一步深化与促进党的建设和干部教育工作提供了保障。同时,此期马列著作的翻译出版工作存在的某些历史局限,对当今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建设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苏合资企业的终结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补充协定》密切相关,同时受企业内部双方经营管理方面矛盾的深刻影响;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有条件性和保留性使双方在合资企业内部的利益分歧上渐行渐远,《中苏贷款协定的议定书》的签订即是明证。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合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潜在矛盾,使合资企业自创办伊始即蕴含了破裂的内生趋势。赫鲁晓夫执政后苏共高层对合资企业的否定立场及其巩固自身执政地位的需要,则是合资企业在短短4年时间就终结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4.
在当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多视角的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促进该学科深入发展的关键。因此,在重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等传统研究路径的基础上,还可从区分"批判的武器"还是"武器的批判"、坚持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与实践检验的相对性相统一、坚持"未知大于已知"等视角来进行研究,这将会进一步拓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视域。  相似文献   
5.
<正>1978年11月10日至12月15日,党中央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在会议闭幕式上,邓小平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这篇讲话实际上是随后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也是“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0页)。  相似文献   
6.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向深层次推进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化概念的提出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及其与马克思主义信仰在部分属性上的相通性,使以传统文化为切入点研究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化成为可能。以此为视角,在实现路径上,马克思主义主要通过吸取中国传统哲学智慧、创新社会理想观念和吸收民间文化传统三方面来完成。  相似文献   
7.
在近代中国的思想历程上,严复在译介西方理论学说方面可谓成就卓著,毛泽东以及梁启超、蔡元培、胡适等人都对他的这一贡献交口称赞。严复译《天演论》当时产生的轰动效应,相当程度上缘于严复把赫胥黎、斯宾塞等人的理论同中国现实紧密结合了起来。众所周知,《天演论》是国内第一部系统介绍进化论的译著,它通过自然科学的诸多事实,阐明了生物界物竞天择、进化无已的客观规律。对比赫胥黎的原作与严复的译作,我们便可发现。  相似文献   
8.
吴文珑 《党的文献》2021,(3):111-120
新中国成立初期,《新建设》杂志在学习、宣传和介绍《实践论》《矛盾论》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理论界、学术界许多人士在《新建设》杂志上发表了大量论文,对《实践论》《矛盾论》之精神实质、基本观点及其理论和实践意义等问题进行了详细阐发.整体上看,这次学习是有计划、有组织的,学习方式力求通俗化、大众化,学习态度重实用、务实效.对《实践论》《矛盾论》的学习和宣传,促进了人民群众思想认识的统一,提升了理论工作者的认识水平和思想觉悟,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20世纪40年代前中期,强调和弘扬"民主精神"、"民主与团结"、"民主第一"等成为中国共产党言说民主的主旋律。在颂扬英美自由民主传统和精神的号角下,中国共产党一方面批判国民党破坏民主团结的理论和实践,另一方面尤为注重树立在思想文化、基本人权和政治体制领域的民主要求,其认识实现了"破"和"立"的结合。然而,由于特殊的历史大背景,此期中国共产党的民主观尚未真正成形,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