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0篇
中国政治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珍言     
当不幸降临在他人头上时,他们往往都能像智者一样劝慰别人;而当同样的不幸降临自己身上时,人往往很难同样地开导自己。有些缺陷放在别人身上看起来微不足道,不值得一提;但是,这些缺陷若放在自己身上,则很难轻松看待,甚至一生都不能释怀。自己说过、做过伤害别人心灵的事,有可能转眼间就忘得一干二净;而别人说过或做过的伤害自己的事往往一辈子都能记得清清楚楚,目无法原谅。  相似文献   
2.
所谓清官,顾名思义,是指清正廉洁的官吏,与贪官相对(《辞海》释语)。历史上,清官盛称于明清,此前称为廉吏。廉吏有各种别称。汉代司马迁谓之循吏(奉法循理之士)。其《史  相似文献   
3.
明代学者吕坤,其书房题为“远美轩”。何故取此名?他解释说:“天地间之祸人者,莫如‘多’(多欲)。令人易多者,莫如‘美’(美物诱惑)。美色令人多欲,美官令人多求,美室令人多居,美田令人多置……皆祸媒也……予有一室,题之曰‘远美轩’,而匾其中曰‘冷淡’。非不爱美,惧祸之及也。夫鱼见饵不见钩,虎见羊不见阱,猩猩见酒不见人。非不见也,迷于所美,而不暇顾也。此心一冷则热闹之景不能入,一淡则艳冶之物不能动。”吕坤官至刑部侍郎,为官清廉,甘于淡泊,政绩颇佳。其“远美轩”之释,内涵丰富,见地精深,饱含人生哲理。此文成于400多年前,今天读来,仍发人深思,可  相似文献   
4.
近读《论语》,留意了一下有关“君子”与“小人”方面的内容。书中孔子崇君子鄙小人的述说很多,像“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这种对比的说法就有16处,单提君子或小人者多达百余处。孔子说的“君子”,是指道德高尚的人,反之则是“小人”。对此,他有诸多论述,其中不乏真知灼见,时至今日,仍很有现实意义,值得借鉴。君子与小人的区别,表现在许多方面,择其要者有以下几点。首先,在义利方面,“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意思是:君子明晓道义,小人只懂私利。还说:“君子怀德,小人怀士;君子怀刑,  相似文献   
5.
守持俭德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节俭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今智者莫不戒奢尚俭,守持俭德。节俭是人们德行的基础。俭以养德,玩物丧志。《左传》上有名言:“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宋代司马光对此解释说:“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丧身败家。”此识颇有见地,是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事实证明,俭朴勤奋乃修身之必需,立业之  相似文献   
6.
说“官盗”     
盗贼民间有,官中也有,后者古人谓之“官盗”。清人尤侗的《盗说》对此有详尽的描述。文中记载了楚王与盗贼的一番对话。楚王审问一个被捉之盗,曰:“楚国之法,盗一钱者罪至死.子为何者?”盗对曰:“盗在王国,数人而已;盗在王朝者不可胜数。”楚王勃然作色曰:“盗欺寡人哉!”盗曰:王之令尹,提拔贪官,免除廉吏,“是盗王爵禄”;王之大夫,聚敛百姓财物,侵吞国家赋税,“是盗王之府库”;王之司败,枉法逞威,滥  相似文献   
7.
西汉刘向的《新序》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晋平公乘船过河,船家批评他不爱惜人才,他生气地说:“我门下养了三千多食客,怎么说我不爱惜人才呢?”船家道:“不知大王见过鸿雁没有?它一身羽毛,但冲天而飞所依靠的只是翅膀上的六根巨翮;至于肚皮下、脊背上的那些软毛,多点少点无所谓。”平公听后点头  相似文献   
8.
无贿价更高     
最近翻阅史料,看到一则清官轶事,很是发人深思。明代杨继宗曾任刑部主事、嘉兴知府、云南巡抚等职,居官刚正廉直,人不敢犯。他“守嘉兴(任嘉兴知府),去日(离任时),张宁送之曰:‘杨伯起(杨震)清白  相似文献   
9.
古往今来,大凡清官廉吏,都能严于自律,守持廉德。他们俸外无取,不谋歪财,常常赋诗明志,拒收馈赠。有些清官拒礼诗,情切理深,内涵深刻,耐人品咀。今天读来,仍直觉有趣,颇有鉴益。明人李汰,为政清廉,一身正气。一次他到福建主持科举考试,有人暗中馈赠重礼以求录取。李汰愤然拒纳,在礼品盒上题诗回绝:“义利源头识颇真,黄金难换腐儒贫。莫言暮夜无知者,怕寒乾坤有鬼神。”  相似文献   
10.
官清凭素心     
最近闲读,看到包公的诗句“法立奸胥畏,官清凭素心”,觉得很有意思,颇耐寻味。“素心”一词,古今名人在其著述中常有提及。晋代陶渊明《移居》诗日:“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明代洪应明在《菜根谭》中说:“交友须带三分侠气,作人要存一点素心。”一代鸿儒钱钟书认为:“大抵学问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何谓“素心”?清代大儒纪晓岚说:“心如古井,波澜不生,富贵亦不睹,饥寒亦不问,利害亦不计,此素心者也。”这个标准太高,一般人难以达到。我倒赞成《辞海》对“素心”的注释:心地纯朴。纯朴,即纯正朴实。通俗点说,素心也就是洁心、正心、善心、丹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