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阶层统战工作.探讨对非公有制经济阶层的统战工作的途径和方式,对于快速、健康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政治合法性是指政府基于被民众认可的原则基础上实施统治的正统性或正当性.执政党执政合法性的基础和资源在不同时期合法性内容和要求有所不同,并具有流变性特征.政治合法性体现意识形态、领袖个人魅力、执政绩效和民主法治等层面.当前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功绩合法性资源不断弱化;政绩合法性处于主导地位;而民主法治资源在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地位日渐突出,体现在基层民主、社会治理、党内民主、协商民主等不同层面.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规约性与青年价值观的偏离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一个核心价值体系,它规约和引导着社会多元文化价值体系,对青年个体价值和青年社会价值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主导作用。青年群体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规约下具有自身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一方面青年价值观丰富发展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涵和样式,另一方面青年价值观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一定的偏离性。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国社会存在着普遍信任度缺失、弱关系网络资源严重不足、自组织不充足和不规范等特征。建构公民身份意识、培育社会信任、发展民间组织、促进政府与民间组织之间的合作对提升社会资本的存量和质量,实现增量发展,促进由政治统治型向社会治理型的过渡,培育当代中国公民社会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消除社会排斥和实现良好的公共治理需要建构积极的公民身份。我国公民身份受到城乡二元格局、单位制度、职业身份等垄断与特权的制度安排。需要拓宽公民参与渠道,建立与完善保障公民权利的制度与程序,还需要通过政治社会化和公民教育,建构积极的公民身份意识。  相似文献   
6.
夏德峰 《世纪桥》2008,(9):23-24
政治合法性是指政府基于被民众认可的原则基础上实施统治的正统性或正当性。执政党执政合法性的基础和资源在不同时期合法性内容和要求有所不同,并具有流变性特征。政治合法性体现意识形态、领袖个人魅力、执政绩效和民主法治等层面。当前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功绩合法性资源不断弱化;政绩合法性处于主导地位;而民主法治资源在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地位日渐突出,体现在基层民主、社会治理、党内民主、协商民主等不同层面。  相似文献   
7.
政治共识是在一定的时代,生活在一定的地域环境中的人们共有的一系列信念、价值观念和规范准则。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信仰共识的固本与纳新,需要对传统政治资源的创造性转换和现有政治资源的适应性创新;维系连续谱系的价值共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优势,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各项改革议程之中;建设规则型主导社会,重构政治权威,需要制度权威和法治来支撑。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了概括,这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关注。本文仅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特征、如何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人的关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渊源等四个方面对理论界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社会权利通过社会福利、社会服务等形式来实现社会的整合,社会权利的实现需要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社会权利作为一种权利又体现着对需求的满足。我国的福利分层体系加剧了贫富分化矛盾,扩大了社会阶层的差别,造成了保障权益的不平等,形成了逆向的社会再分配效应。包容式增长发展方式转变以及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普惠型公共服务体系有利于增强社会团结、促进社会整合,它使社会全体成员都能够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一、公民能力的内涵与服务型政府理念 公民能力指是公民的政治参与能力,即公民对于一项政府决策的政治影响和参与的程度。德国学者胡贝图斯·布赫施泰因将公民能力分为三个层次。关于政治决策实质的认知能力,主要是指公民政治选择的能力;关于发现政治决策程序的程序能力,主要指公民对政治程序的接受和利用;集体共有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