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央制定"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就是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资源枯竭型城市由于资源主导产业的衰退造成的贫困问题,是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的题中应有之义.资源枯竭型城市存在较严重的集体性失业、群体性贫困等问题;资源型城市的贫困问题除了资源枯竭这一客观因素外,与一系列的失衡不无关系;破解资源枯竭型城市贫困难题的主要对策,就是促进资源枯竭地区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进入新世纪、实施“十五”计划的第一年。针对我国经济总量仍处于非均衡状态的现实,为保持经济增长的良好势头,中央提出要继续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扩大内需的重点是启动消费需求,而我国农民是最大的消费群体,农村是最广阔的市场。因此,扩大内需的关键是启动农村市场,而启动农村市场的根本在于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3.
目前,就业和下岗再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困扰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突出矛盾,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必须破解的难题之一。而这一问题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就更为严峻、更为棘手。由于东北老工业基地就业问题的成因有其特殊性,因此必须对其加以研究,才能有针对性地找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孙艳霜 《长白学刊》2013,(2):118-121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促进资源枯竭地区转型发展,增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是个世界性的难题,也是我国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难点,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吉林省辽源市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试点城市,面对煤炭资源枯竭带来的一系列矛盾和困难,辽源市把经济转型的重点放在探索新的发展路径上。而在路径的选择上,又把绝处逢生改变命运的主攻方向放在构造新的接续产业上,通过经济转型实现振兴。  相似文献   
5.
孙艳霜  周燕 《新长征》2007,(1):19-20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全面规划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蓝图。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发展循环经济,理所当然地成为人们破解经济发展中的难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理智选择和科学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孙艳霜 《新长征》2010,(4):48-49
依靠科技进步,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努力实现科技富农、创新强农,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农业循环经济是破解我国农业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蜕变与人口剧增矛盾难题的理智选择。近年来,农业循环经济成为我国各地农业发展的首选模式,并在实践中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吉林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从其农业资源和环境状况来看,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势在必为,也大有可为。在具体实践中,吉林省需要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两个机制的作用,并建立相关的法律、政策、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8.
孙艳霜 《新长征》2014,(12):30-31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来临之际,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今年9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切实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好。他指出,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高校和科研院所众多,科教资源丰富、优势明显,而这一优势没能转化为经济优势也一直是困惑我们的难题。只有破解这一难题,把潜在的科教优势转化为现实经济优势,才能推动吉林经济走上创新突破之路。为此。必须在盘点科教优势之所在,分析制约科教优势转化的体制、制度、政策因素,研究推进科教优势转化为经济和产业优势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建设生态文明,是我国面对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蜕变日益严重的客观现实做出的理性选择。它关系到国民经济是不是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国家经济安全、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也关系到人民健康和子孙幸福。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政府特有的角色决定了其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政府的引导、支持、倾斜,直接关系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实现。因此,政府应该从认识上入手,建立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综合决策体系;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体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支持体系和科学管理体系,以促进生态文明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