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综合类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女性文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我国妇女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做出了新贡献;妇女参政议政提高到新水平;妇女地位的提高和权利的实现取得了新进展.这些成绩,在世界妇女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但我国"女性文明"的发展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其发展还面临重重阻力和障碍,还需要在不断的改革发展中继续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2.
1930年8月,大别山南端的湖北省黄安县四处洋溢着桂花的香馨。倒水河畔一片青山绿水,两岸梯田成熟的稻谷沉甸甸、金灿灿,正是苏区人民忙着收割的季节。  相似文献   
3.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的一生中,先后有三位执意支持他革命的女性,她们便是:湖北籍的黄俊贞、广东籍的陈碧英和四川籍的何连芝。这三位女性与董必武相知相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以革命利益为重,全身心支持董必武革命,因而深得董必武的挚爱。 董必武与黄俊贞 最早支持董必武革命的女性是他的原配夫人黄俊贞。 黄俊贞生于湖北省黄安县高桥区黄家田村一位乡村教师之家。她长得眉清目秀,而且聪明贤惠。父亲重男轻女没让她上学,但她却仍然能看书写字。她的文化是向弟弟勤奋学习而得来的。1910年10月,董必武以最优等五名中的第1名的成绩毕业于湖北省立第一中学。同年11月,董家为董必武和黄俊贞筹办了婚事。婚后,董家院内石榴树下,常有一对年轻夫妻在那里“夫唱妇随”,那便是董必武在教黄俊贞读书写字,他们的新潮,常常引来邻里羡慕的眼光,黄俊贞沉浸在幸福之中。  相似文献   
4.
1956年是农业合作化的第一年.红安县委领导都缺乏办社的经验,一部分人不安心农村工作,不热心办社.在县级机关里,当时流传着“四多”、“三愿三不愿”的说法.所谓四多,就是“骑自行车的多,打篮球的多,穿大衣的多,吃食堂的多.”所谓“三愿三不愿”,愿坐在屋里开会办公,不愿下乡领导生产;愿到先进社,不愿到落后社;愿和乡社干部打交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