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中国人民向来把近代反洋教斗争看作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组成部分。然而西方有关基督教传教史的论著,盛行中西文化冲突说的观点,认为传教士是破坏中国传统文化传播西方文明的使者,给予中国的只能是贡献。中国人民的反洋教斗争,纯粹是出于传统文化受到威胁的原因,因而也就是文化落后、思想保守、野蛮排外的举动。这种看法,对我国史学界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尤其是近几年来更为明显,以至于有些人对反洋教斗争的性质和作用表示怀疑,觉得难以确定。鉴于这种倾向。再进一步考察反洋教斗争的原因和历史,便具有了更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辛亥革命时期,为了激励国人救亡图存,湖南先后有4位革命志士蹈海殉国,姚宏业便是其中的一位。姚宏业,字剑生,号竞生,本名宏业,因“慕朱洪武、洪秀全之为人,乃改名洪业”。1881年出生于湖南益阳县下梅塘(今益阳县欧江岔乡北平村)。1902年入县学,1903年秋进长沙明德学堂第一期速成师范班学习。长沙明德学堂是留日归国的著名教育家胡元所创办的新式学堂,他聘用了一大批思想进步、学识丰富的革命志士如黄兴、张继、周震麟、陆鸿达等人来校执教,他们常以“革命排满”思想启迪学生。陈天华的《猛回头》、《警世钟》,邹…  相似文献   
3.
1906年,三湘大地突起狂飙,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萍浏醴大起义。它是中国同盟会成立之后的第一次大规模武装起义,策划、组织这次起义的直接领导者,便是自号“锄非子”的刘道一。刘道一,字炳生,1884年出生于湘潭县白石铺一个具有中等资产的家庭。他少年时代,正是中国带着奇耻大辱步入20世纪的年代,外患日迫,人心浮动,革命空气弥漫全国。他的父亲是一个好仗义行侠的人,同情革命,在湘潭县衙供职时,就与刘道一的哥哥刘揆一营救过雄视江湖的会党大头目马福益,从此马刘两家便成了至交。刘揆一曾参加过自立军起义活动,是一位思…  相似文献   
4.
惩治土劣为民请命刘公武,字耕芜、庚舞,别名允刚。1903年5月11日出生于湖南省华容县城关镇。11岁入私塾读书,接受传统式的教育。1918年春,他来到长沙求学,相继就读于第一师范附小、明德中学和省立第一中学。1923年夏中学毕业后,考入上海沪江大学专习英文。1925年春转入复旦大学教育系。不久,即加入中国国民党,参加“五卅”爱国运动。次年春,担任复旦大学学生会执行委员长,因组织“五卅”运动周年纪念活动,被开除学籍。当时正值北伐军攻克岳阳,湖南革命运动如火如荼,刘公武便与共产党人何长工、蔡协民、欧…  相似文献   
5.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30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洋务运动时期_洋务运动是什么性质的运动?它对中国历史的进程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它能使中国走向富强吗?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对于我们把握中国近代史的运动规律,澄清当前史学界某些是非观念具有重要意义。洋务运动是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相结合的“怪胎”洋务运动之所以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并非偶然的事情。它是在中国已经沦为半殖民地,清朝政府日益成为帝国主义侵略的工具的条件下产生的历史现象,是封建主义与帝国主义相结合的产物。从帝国主义方面来看。清朝政府在两次鸦片战争失败后,签…  相似文献   
6.
余昭常,字华禄,亦作华麓,1868年8月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县青草市的一个农民家庭。余昭常幼年时曾在唐才常的父亲唐寿田门下发蒙读书。因读书勤奋,记忆力强,凡教读过的书,他都能背诵下来,学业长进很快,深受唐寿田的称许。余昭常成年后,体形魁伟,臂力过人,爱 好武术,乡人传说他14岁时双手能举百斤。他的父亲为他聘请了一位武术教师,拳棍刀枪各种武艺均经教师专门指教练习,具备了相当的武功根底。随着年龄的增长,余昭常逐渐形成了正直豪爽的性格,受到当地人士的推重。1890年,浏阳人谭嗣同之父谭继洵升任湖北巡抚,准备…  相似文献   
7.
过去,在中部同盟会的评价问题上,有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意见,认为中部同盟会的成立,是一个分裂行为,其固有的原因,是出于对同盟会本部的领导和某些领导人的不满。有的同志则进而把它看作是同盟会自身分裂的产物,并具体归结为是华兴会原领导人分裂同盟会的表现。这样评价中部同盟会,我以为是值得商榷的。下面试谈一点极不成熟的想法,为研究中部同盟会的问题和辛亥革命的问题提供一得之见。  相似文献   
8.
蔡锷原名艮寅,字松坡,1882年出生于湖南邵阳的一个农民家庭。蔡锷小时候聪颖好学,10岁时就读完了“四书五经”,能写出文笔流畅的文章,12岁被同乡维新学者樊锥收为免交学费的弟子,次年院试,考中秀才。1897年,年仅16岁的蔡锷,从家乡徒步数百里来到长沙,以第三名的优异成绩考入著名的湖南时务学堂。正是这所学校的教育,改变了他的人生道路。蔡锷的远大志向湖南时务学堂,是一所培养维新人才的学校。总教习梁启超在教学中,大力宣传维新变法的理论,广泛介绍西学,抨击和揭露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对学生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蔡锷在…  相似文献   
9.
咸丰同治朝湖南的财经政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咸丰、同治朝湖南所推行的财经政策,对其它省份产生过很大影响,尤其是江南数省,莫不仿效踵行。从这个意义上讲,湖南的财经政策也可说是晚清财经政策的一个缩影。从近代经济史研究的角度看,是不可或缺的内容。因此,本文在这里拟作一些介绍和浅析,以供同仁斧正。 一 兴办捐输 咸丰、同治朝为了应付庞大的军费开支,屡开捐输,借此向社会各阶层筹集军饷。 所谓捐输,就是由清政府向捐款人出售官爵封典,或给予捐款者以某种奖叙。对于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