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4篇
综合类   2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崔新建 《前线》2011,(9):57-57
案头摆着一本新书,是最近出版的通俗理论读物《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1》。我认认真真看了一遍,很有爱不释手的感觉。这本书的文风非常朴实。尽管它讲的也是大理论、大政策、大问题,却让人爱看,看得进去,也看得明白。该书朴实的文风,主要表现在:直面问题,直入主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精神反映了21世纪的中国人在文化发展方面的理想追求,是中国梦的深层底蕴。  相似文献   
3.
人类已处在世纪交替的重要历史关口。在21世纪即将到来的时候,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20世纪所走过的历程?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又将会有怎样的发展?理所当然地成为世纪之交哲学研究的一个焦点。在当代中国的哲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未来发展的关注,又总是很自然地与对21世纪的中国哲学的展望联系在一起。二者的共同交汇点,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这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并非始于今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与发展的全过程,始…  相似文献   
4.
中国精神反映了21世纪的中国人在文化发展方面的理想追求,是中国梦的深层底蕴。 一、中国梦是中国理想的通俗表达 第一,中国梦是对当今中国发展长远目标的通俗表达。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始终面对求得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与人民共同富裕两大历史性任务。  相似文献   
5.
人的问题,或者说人类的自我意识问题,是当前哲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但是,人总是在活动中存在和发展的,不了解和把握人的活动本质,是不可能科学地理解人的本质的。可见,研究人的活动是深化人的问题研究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首先,热烈祝贺张晓华教授主编的《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研究》丛书的出版,也非常感谢北青院邀请我参加这次研讨会。我觉得阅读这套丛书,是一次很好的传统文化的教育。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7.
真善美合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文化的诸多类型、发展形态及部门学科当中,包含着若干共有的基本术语或观念,它们构成了人类文化的共同基础和普遍本质。美国人M·J·阿德勒称之为“大观念”。真、善、美就是这样的“大观念”,它们既非某一文化类型、某一文化部门学科所特有的“专业术语”,又存在和渗透于各个文化类型和部门学科之中,称得上是全人类的“共通语言”。对真、善、美的不断追求和向往,既构成了人类文化的基本框架和内容,又成为哲学史上不朽的主题和难题。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充满着哲学的智慧,展现了哲学思维的魅力。这不仅表现在他对治国理政一系列重大问题的具体论述中,还特别表现在他对学习哲学的倡导和对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的强调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列专题对此进行阐述,既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突出特点,也表明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特殊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龚界文  崔新建 《学习论坛》2004,20(12):73-7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文化体制及其改革存在着复杂的关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体制改革应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 ,中国特色的文化体制应该具有先进性、科学性、高效性、开放性、时代性、民族性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0.
本体论是古代哲学的经典形态。本体论的出现,源于世界或存在的二重化与分裂,源于人的身心二元对立。近代哲学中的反本体论思潮,并未使本体论在哲学中消失,其实质是用自然科学形态的本体论取代经验形态的本体论。马克思对传统本体论的扬弃和超越主要体现在对世界概念的全新理解上。在当代,哲学的本性决定了本体论仍然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