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1.
“三无农民”的出路何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既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也在很大程度上承担了农民的就业、养老等社会保障功能。但是各地在土地征用中普遍选择货币化安置而对农民的补偿又很低的情况下,失地农民因为人力资本不高等原因在劳动力市场上缺乏竞争能力;同时又因为属于农业户口而被排除在了城镇社会保护体制之外。结果,相当多的失地农民成了“种田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农民”。这种情况已经影响到了社会稳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探讨有效的解决途径迫在眉睫。我们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失地现象不可避免,但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相关政策的调整…  相似文献   
2.
“入世” 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影响以及转变政府职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11月10日,随着多哈的一声槌响,中国“入世”成为了一个历史事件。但在这之前颇具“热点”效应的有关“入世”对中国农业、农民和农村发展的影响的讨论并没有因“入世”而终结,而是伴随着“入世”的现实更为深入地开展起来。 一、分析“入世”影响中国农业、农民和农村发展的几种思路 近年来关于“入世”对中国“三农”问题的影响,见仁见智,各执一词,较多的是从  相似文献   
3.
正贵州"组组通"硬化路三年大决战,不仅改善了农民的出行条件,也为乡村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其实践探索对全国尤其是同类地区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打通农村公路"最后一公里"是政府的职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基本解决了行政村村级主干道的通畅及路面硬化问题,实现了"村村通",但一  相似文献   
4.
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首先是要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体,以省为单位,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然后,从经济发达地区起步,在全新的基础上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并以大病统筹为重点,建立不同类型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同时,还应把失地农民和进城农民工纳入城镇社保的范围。  相似文献   
5.
养老模式是由特定时期的社会经济条件决定的。社会变迁必然要求相应的养老手段。在传统的农业社会,家庭养老具有必然性和可能性;在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时期和工业化社会,家庭养老面临着多种挑战。商业养老保险和现代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就是适应这种社会变迁而产生和逐步完善的。  相似文献   
6.
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原则和方法。农村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改革也越来越"牵一发而动全身"。以改革"三性"为分析框架,针对农村改革试验的实际,深入讨论了农村改革及试验过程中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并以分析结论为依据,提出了完善农村改革试验四个方面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讲,意味着资源在全球的重新配置,但在这一进程中,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主要资源(劳动力、土地和资本)的利用都受到制约,尚不能实现优化配置,从而直接阻碍农业和农村进一步的发展。如把资源利用的制约因素分析清楚,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农村劳动力的结构性失业问题中国最大的优势是丰富廉价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但在总体上劳动力的供给大于对劳动力的需求的即定条件下,劳动力资源的利用也受到制约。1.中国的最大优势——近乎无限供给的、价格极低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中国现有耕地19.5亿亩,全国2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