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政治理论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1934年6月,日本驻南京领事馆的书记生藏本英明突然失踪。借此机会,日本方面兴风作浪,杀气腾腾,闹得南京满城风雨。直到藏本又重新出现,真相大白于天下,闹剧才算告结束。 藏本失踪的事件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 6月8日这一天,南京天气晴朗,气温颇高。 南京下关火车站内外的气氛一反平日的拥挤和散乱,变得紧张而森严。车站站台上和进出口的值勤  相似文献   
2.
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江西南昌领导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起义——八一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开始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革命军队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3.
2007年以来,为纪念恢复高考三十周年而作的回忆文章不断见诸报端。偶尔读到一篇《北大法律系七七级那班人》——那批人,当初来自四面八方,如今已经是星光灿烂,这使人慨叹不已。然而,更牵动我心思的是此文中一段并不显眼的文字。文中说:“当时法学著作很少。大量都是阅读文学、历史、政治著作,马恩的著作,大家都读过.而且不是一遍两遍”,“教员和其他教学资源的匮乏.反倒使北大的法学教育显得格外宽松自由”。甚至有人“在婚姻法考试时交了自己写的一篇小说以求代替,没想到任课老师也欣然接受”。我蓦然感受到,当时的境况与今日工业流水线般的课程设置、似乎周密严苛的学术规范、各种体制化的科研流程相比.已经是两重天地了。  相似文献   
4.
一项决策,出台前大多是做了可行性研究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读起来句句有理,于是该决策顺利出台。但一经实践,原以为很好的决策可能漏洞百出,四处碰壁,有时一个细节的疏漏就  相似文献   
5.
因特网之所以诞生在美国而不是诞生在苏联,有着其深刻的非技术原因。首先,在美国的制度条件下,权利和利益是分享的,权力是被多方制衡的,因而内部的阿帕网走向全社会的阻力最小;其次,互连网络的无中心、平等分享的技术特点与自由竞争的社会需求、制度规则能够极其自然地融为一体。而在苏联,部门分割的经济集权体制和制约力度很小的政治集权体制是"不扩散技术"的制度保证,难以想象能够迅速发展成为社会性的庞大网络。  相似文献   
6.
在本世纪20年代后半期,在莫斯科诞生了一所特别的学校。在这所学校里读书的,不是苏联人,而是清一色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它的存在时间仅短短五年,但是,从这里走出的每一个人都具有巨大的政治能量,并且在回国之后成为中国现代历史舞台上的名星。 这所学校,就是莫斯科中山大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