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8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为追求中华民族独立、富强与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历史、现实和未来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力量;民族复兴伟大事业的推进也必将对中国共产党提出新的要求。一、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核心力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不可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就不可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近代以来,灾难深重、命运艰辛的中华民族,在追求复兴的历史道路上,曾历经无数坎坷。以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  相似文献   
2.
德国经济学家马克斯·韦伯曾经说过:"一个伟大的民族并不会因为数千年光辉历史的重负就变得苍老!只要她有能力有勇气保持对自己的信心,保持自己历来具有的伟大本能,这个民族就能永远年轻."[1]中华民族的这种"伟大本能"就是强固不变的中华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3.
恩格斯晚年指出,"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  相似文献   
4.
<正>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全球化作为世界潮流,迅猛异常地向全球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渗透和扩展。经济全球化的本性是不尊重国家主权,民族国家  相似文献   
5.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上,曾出现过几次大规模的民族融合,每一次民族大融合,都增强和提升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一方面对当代民族凝聚力形成了一定的冲击力,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进一步加强了民族区域之间和民族区域内部的横向联系,各民族人民的共同点因经济、文化、生活交流的广泛和频繁而日益增多,出现了更多的亲和现象,推动了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强化.  相似文献   
6.
中国式换届仍可汲取更多营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丰清 《人民论坛》2013,(10):30-31
中国式换届已初显党内有序竞争和权力平稳交接的态势中国的政治文化环境和政治体制与西方国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决定了中国式换届有着自身固有的特质。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个新的全球治理理念,构建和谐世界是一种趋势,其可能性主要来自其正当性、继承性和紧迫性。这些特点及逐渐演进的国际社会秩序使构建和谐世界成为一种可能和趋势。另一方面,对于构建和谐世界,我们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从提出“和谐世界”的倡议,到实现“和谐世界”之间,将有很长的道路要走。推进和谐世界的实践面临的任务非常重。当务之急是把中国自己的事情做好。在此基础上,再将世界各国崇尚“和谐”的理念融合在一起,形成世界各国人民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和国际机制。尽管构建和谐世界的过程将是长期的和艰难的,但是只要通过自身的努力以及推动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就会促进这一目标朝着实现的方向发展,“构建和谐世界”就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8.
张丰清 《传承》2011,(7):35-35
独立自主思想直接开启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独立自主思想所包含的"自主"意识和追求民族自信、自尊、自强精神,渗透于中国共产党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政策的方方面面,从多层面强化和提升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经济观念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民经济观念的转变,是党和国家相关政策的推动、农民素质的提高、农民所处的客观环境和经济状况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农民经济观念转变的影响是深远的:它使农民走出家园涌入城市,促成了农民城市化潮流,引发了农业生产上的新变化,也为在农村中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相似文献   
10.
论抗战时期蒋介石的民族主义思想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九·一八事变之后,特别是在七七卢沟桥事变之后,中国民族主义思想空前高涨,全民族要求团结一致外御日本侵略者的呼声,激励着各民族人民投入到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洪流中来。民族主义作为一股社会思想,一种理论体系,一种政治纲领,对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能够形成且维持到抗战的最后胜利,无疑起了重大作用。民族主义成了民族向心力的源泉和轴心,它造就了各种政治力量汇合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旗之下,形成了共赴国难的壮观场面。当时民族主义呈现出了多元化,多层次的发展势态,其中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当权派的心态是尤为特别的一种。研讨蒋介石的民族主义思想不仅能使我们较为公正、客观地评价蒋介石其人,而且也有利于我们对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作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