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4篇
  2013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市场化的按劳分配具有四个鲜明特点:劳动计量市场化、分配主体企业化、工资形成市场化、政府对工资的调控宏观化。按生产要素分配必须首先把不同生产要素的不同使用价值抛开,使它们在质上等同,而利率机制在企业调节并实现剩余价值分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两种分配方式相结合需要有相应的配套工程。  相似文献   
2.
劳动力产权的实现标志及其经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年来关于收入分配问题的讨论中,劳动力产权备受关注。劳动力产权作为一组权利的复合体,其中的收益权是其他各项权利的实际存在或最终实现,并且收益权的边界只能界定为对企业剩余价值的分享权。也就是说,能否参与企业剩余价值的分享是劳动力产权实现的标志。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确保劳动力产权的实现,不仅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而且也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3.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政策问题,其结合的理论基础既有生产力根源,又有所有制基础和产权依据;根据制度选择的环境因素及其决定的特点,两种分配方式相结合的企业制度模式应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从经济运行看,两种分配方式也可以实现有机地结合。其结合的效应既有积极的方面,又有消极的影响。为此应当采取全方位的,且具有长远性、根本性和战略性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历来都是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但由于研究宗旨、研究途径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对于同一个收入分配问题,特别是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依据问题,理论界有着严重的分歧。消除分歧的关键在于,围绕研究对象、端正研究宗旨、改变研究思路,从道德评价转到经济分析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5.
两种分配方式相结合的产权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种分配方式相结合,是我国改革开放实践提出的一个新的课题,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中的一个崭新的内容。本文以产权为主线来说明生产要素的不同所有者凭借什么参与收入分配,解决了两种分配方式相结合的依据问题。  相似文献   
6.
对于新中国一以贯之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建设历程,习近平总书记今年年初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可以说,这是对党的十八大关于“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精神的完善发展,也是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的基本理念和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一提起搞活国有企业,人们就想到要优化市场环境,规范政府行为,企业改制,充分发挥企业家的作用,等等。很少提及工人群众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诚然,搞活国有企业,上述措施是必要的。但如果没有广大工人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搞活国有企业依然是一句空话。搞活国有企业,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一、工人群众是企业活力的深厚源泉我国国有企业活力的源泉,从根本上说,在于企业劳动者的智慧,在于企业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工人群众是企业劳动者的主体,因此,国有企业的活力,归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