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3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和平民主新阶段”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对抗战胜利后时局的一种乐观判断。虽然这一设想没能实现,但是其影响却是十分深远的,不仅表明了其争取和平民主的诚意.而且为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中间势力之间的联合提供了基础和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2.
中共十八大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不仅对十六大以来党的历史进行了重点总结.而且还对中国未来的发展目标和走向进行了展望.影响深远。那么,中共十八大的召开,对中共党史研究有什么重要的影响和启示呢?通过学习,我个人认为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和加强:  相似文献   
3.
正通过土地改革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从而争取广大农民的支持,是中国革命成功的基本经验,也是农民信赖共产党的主要原因。但是,需要引以为戒的是,无论是大革命失败后的土地革命,还是抗战胜利后的土地改革,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左"的倾向。土改运动期间的"左"倾错误,主要表现在侵犯中农、破坏工商业、乱打乱杀等方面。这在很多材料中都有所反映,一度给土地改革的评价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时至今日,很  相似文献   
4.
南京大屠杀是侵华日军暴行的最重要罪证之一,是中国现代史上极其悲惨的一页,长期以来为学界所重视。近十年来,随着新的史料不断被发掘和整理,以及中外学者交流的加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公开发表的论文约有450篇(根据“中国知网”统计),出版资料集20余部(套),专著、论文集有20余部,并先后成立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等学术团体和研究机构。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研究。史料发掘及研究概况为了澄清历史,使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暴行为更多的人了解。近十年来…  相似文献   
5.
2005年5月28日,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共淄博市委在人民大会堂联合举办了“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00周年——陈云同志治党治国方略学术研讨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彭佩云,陈云的家人,曾在陈云身边工作过的同志,以及一些知名专家学者共7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在座谈中,陈云的夫人于若木主要谈了陈云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贡献及其为人处世的原则;曾经和陈云有过工作接触的老同志结合各自的亲身感受,着重谈了陈云的人格风范,并对陈云发展农业的思想进行了比较集中的论述,认为陈云将农业视为头等大事,重视“两白一黑”(即…  相似文献   
6.
要求给农民以必要的土地,并不是近代中国某个人或某个党派的个别主张,而是当时有识之士的共识。只不过,同其他党派相比,中国共产党是真正将耕者有其田政策贯彻于实践的党派  相似文献   
7.
8.
70年来,新中国的文化政策经历了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在延安时期,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新中国的文化政策的理论源头。新中国成立前夕,《共同纲领》的制定、通过,使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上升为全国性的文化政策。195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为文化政策的调整指明了方向。经过"文化大革命"的挫折之后,伴随着拨乱反正任务完成和改革开放事业开启,中国文化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政策逐渐形成,并表现出明显的历史传承性和时代创新性。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党团组织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高君宇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他不仅参与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创建工作,而且还负责北京和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筹建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发展培养了大批青年干部。同时,他还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和领导人之一,为建立和巩固革命统一战线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张卫波 《理论学刊》2005,1(6):11-12
陈云曾长期负责党的组织工作,在工作实践中提出了一套独到的群众工作方法,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群众工作思想。他重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见,把群众看作革命力量的源泉,认为充分发动群众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关键,确信群众工作好坏关系革命成败和党组织的巩固与否,主张了解群众,帮助群众,注意改善群众生活,反对关门主义,无不体现了他对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视,包含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