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北宋儒学复兴思潮影响下的当时明州“庆历五先生”,以他们笃实的学术品格,确立了新儒学价值体系在四明地区的地位,带动了宁波地区的文化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袁燮为宋代浙东儒家学者的代表,他深刻地洞悉了“和”的意义,以“天人一致”为逻辑支点,建立了天地人整体和谐的价值取向,而在自然、社会、人的关联系统中,他总是以人为核心。为了建立社会的和谐,袁燮提出了种种解决之道,如加强民主、顺乎民心、强调自我修养等等,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都焕发着思想的光彩。  相似文献   
3.
宋代以前四明社会基本上仍沿袭着古老的吴越文化的历史传统——即以灵魂观念为核心。自秦汉以来四明的地域文化长期处于缓慢的变化状态,其与中原文化完全接轨,大体上是从宋代开始的。其社会变革的文化背景在于北宋兴起的儒学地域化运动、佛教的高度繁盛及其世俗化和内丹道的兴起。宋人所创造的揉合三教而成的丧葬模式,基本上奠定了后世四明丧葬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4.
沈光文的乡愁诗并非是单纯的抒发乡愁,而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漂移海外的遗民志士的乡愁。沈光文的乡愁书写,不但表现在对故乡事物的追忆上,也寄寓着一颗复国无望的痛苦灵魂,深化了传统乡愁诗的意蕴。沈光文继承了中国文学表现乡愁的意象传统,总是借助于梦、水、月等典型的意象群来传递之。沈光文的乡愁诗是其"苦趣交集"的人生体验在诗歌中的生动呈现。  相似文献   
5.
南宋永嘉学派宗师叶适门人孙之宏,著有《周礼说》。孙之宏研究《周礼》,采宋人以议论解经的路子,探讨《周礼》所设计的国家政权模式,重在发挥其治官、治民、理财等思想,有着非常强烈的现实意义。孙之宏特别着意于抉发先王制度设计的深层用意,处处显示“先王虑事之周”,想方设法论证其合理性所在。孙之宏解说《周礼》,文字流畅,意义明晰,有自得之见,不失为南宋研究《周礼》的重要一家。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比《明儒学案》泰州学案前言邓豁渠传记与《南询录》《里中三异传》等内容,可以发现黄宗羲在编写《明儒学案》泰州学案前言邓豁渠传记部分时,对邓豁渠的事迹和思想做出了一定的删改与整理。包括摘取邓豁渠与其师赵大洲因思想分歧而不再相见的文献,却不选择《白苏斋类集》中邓豁渠与赵大洲是因与学术无关之事而交恶的说法等,同时黄宗羲也在参考邓豁渠的自传《南询录》的同时在文字上做出了许多带有用意的删改。黄宗羲特地将不受时人重视的邓豁渠放入泰州学案,为其做传、点评,他所塑造的一个"只主见性,不拘戒律""纵情"的邓豁渠形象,暗含了黄宗羲对于邓豁渠以及泰州学派的态度,即认为他们不是阳明的正统继承者,也因此他们在思想上的偏误不需要阳明学人来解释、负责。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